儿童心理:疫情面前,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让孩子们的寒假也变得极其特殊。全国各地为应对疫情采取了严密控制人员流动等相关措施,孩子们会感觉到生活中有了很多不同。不像往年那样可以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说好的寒假旅行计划也被取消了。想出门和其他小伙伴们玩一下,或者去饭馆吃个大餐,也不行。偶尔不得不出门,也得带上大口罩。
家长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紧张的氛围,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心理应激反应?疫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同时也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这些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心理学上将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心理反应,称为心理应激反应。随着疫情相关信息铺天盖地,确诊和疑似病例在不断增加,学校和社区也发布了大量疫情防控消息,这些难免引起人们的恐慌、焦虑、愤怒等心理应激反应。
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有这样一个观点,“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因此,当孩子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时,家庭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心理应激反应呢?
家长以身作则,注重防护,不恐慌
焦虑和恐慌情绪很容易传染,特别是小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情绪的暗示。如果家长每天焦虑不安、忧心忡忡,孩子就会有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所以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即使父母自己也有心理应激反应,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孩子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要让孩子知道: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好清洁、防护,避免并不必要的外出,家人都会健康平安的。疫情一定会过去,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控制孩子关注疫情相关新闻和消息的时间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给孩子提供关于疫情必要和可靠的信息。不必去追寻、搜索所有关于疫情的报道,避免家人和孩子都接受过度的刺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危机事件中,如果反复接触信息,也是一种应激来源,会让一些人心理受到间接创伤。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接触到的信息,保持一定的筛选和过滤。
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多一些正面思考,对一些“负面”的信息赋予积极的价值。例如,出行受限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也可以好好利用在家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提升自己。
尽可能保证家庭生活正常有序
规律和有秩序的生活能够增强孩子可控、可预期的感觉,也是帮助孩子应对心理应激反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假期里,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按照正常规律起床、睡觉,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也可以进行一些居家小锻炼。这些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抵抗力,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内心安全感。
让孩子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
因疫情防控出行受限制,但孩子与同学、朋友的交流不可以受限,可以让孩子通过电话或网络与同学进行交流、线上学习。这样,孩子能够感受到即使“宅”在家里,也获得同样多的社会支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从而减少心理应激反应。
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家长可能会说,这个假期哪儿都不能去,我天天在家陪着孩子。但是陪着并不一定等同于高质量的陪伴。真正地关心孩子所思所想,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跟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交流;父母也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可以释放恐慌、焦虑、愤怒等心理应激反应。同时可以和孩子多做亲子游戏,或者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恐慌、焦虑、烦躁等情绪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时,务必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的帮助。
二、疫情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必须采用良好的卫生和防护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同时这也是树立孩子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用鼓励和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正确洗手、佩戴口罩、鼓励分餐、学习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等。很多卫生习惯在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孩子会产生一些被要求、被约束的感觉,所以可能产生排斥和抗拒。这时家长不应采取呵斥、吓唬的方式,不必要给孩子增加一些额外的焦虑和压力,态度上要保持平和耐心,当孩子做到这些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做家庭健康的小卫士,监督家人的卫生和疫情防护行为做得够不够好。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但若把这些要求变成了游戏,并且赋予孩子监督和管理大人的权力,孩子就往往对这些做法更认同、记得更牢、执行得更好,居家防疫的时间里,家庭氛围也可以变得欢乐有趣。
孩子对医院的印象往往都跟生病、打针、吃药等不愉快的经历有关,所以常常害怕医生、害怕去医院。家长可以通过读新闻、看报道,让孩子了解医护人员的辛劳付出和无私奉献,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信赖。通过让孩子了解医护人员的可亲可敬,增强孩子对医生的信任,有利于孩子多听从医生的建议。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告诉他医学和科学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但科学家在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未知、获得进步,让人类更少受疾病的威胁。孩子们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为科学为社会做贡献。
面对疫情,家长在保护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多亲近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尽量减少疫情给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教会孩子爱惜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感恩其他人的辛苦付出。疫情在前,家长和孩子携手一起面对,共同成长,相信灾难过后,大人和孩子都会有珍贵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