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代沟”完全是由无知造成的:父母

儿童心理:“代沟”完全是由无知造成的:父母要做自己孩子的心理医生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不听话,不让自己满意,甚至和自己对着干;自己不能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碰到这些情况,很多人喜欢一言以蔽之:代沟。

然而“代沟”只是对现象的描述,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哀叹“我和孩子之间有代沟”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事实上,“代沟”完全是由父母的无知造成的,因为他们对孩子真的一无所知,只能用“代沟”作借口,推卸责任。

随着电视、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孩子们的童年经历跟父母一代人的童年经历完全不一样了。很多父母对此准备不足。当孩子的认识水平远超过父母当年,甚至对父母当下的认识水平也产生了巨大挑战的时候,父母为孩子所做的安排、对孩子的要求就可能受到孩子的挑战,孩子就会表现出父母口中的“不懂事”“不能体察父母的良苦用心”。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所谓“代沟”,而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缺乏了解。而这种缺乏了解,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缺乏对孩子心理的了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为20世纪亲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和理论指导。

他的发生认识论和结构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由于认知结构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强调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亲子教育。

这个理论为亲子教育打开了全新的视野。如果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那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轻者事倍功半,重者甚至出现反面效果。

从孩子的出生到成人,其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会形成蝴蝶效应。孩子的典型人格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某些行为得到了确立和强化,孩子的劣势心理和负面情绪也是因为父母的视而不见而根深蒂固。当父母学会解读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就能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建立一生受益的习惯和技能。即使孩子出现了心理异常,父母也不再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如果通过对孩子说什么和做什么的外在行为表现,我们能知道孩子内在的真实目的。父母就不会再因为不懂心理学,而误将孩子正常的举动视为乖张的行为,也不会对孩子因为一些心理疾病而流露出来的古怪举动熟视无睹。

即使在一个正常的语境下,当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教育等表达出强烈的反感和抵制的时候,父母也能够从孩子自身的心理结构特征出发,了解孩子实际的需要,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对孩子的认知水平、知识体系的构建等等的知晓,试问,父母与孩子之间还会有“代沟”出现吗?

“代沟”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人思想封闭和行为固执的一种体现。作为父母来说,要消除与孩子之间的所谓“代沟”,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自己封闭的思想和心理的固执。通过对儿童心理的学习和把握,反过来让父母对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密码也有所了解。教学相长,这也是为人父母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另一大收获了。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呢?

来源: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