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当「心理学」遇上「博弈论」

心理学:当「心理学」遇上「博弈论」

什么是“博弈论”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博弈论。

简单来说,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一个典型的博弈论案例

手 牌 游 戏

想象现在有两个陌生人,你是游戏的主人。

他们俩人手中有两张牌:“合作”和“背叛”。他们各自选择一张,两人都不知道对方会出什么牌。

现在,结果如下:

甲乙均出合作,每人获得300元。甲出合作,乙出背叛,甲惩罚100元,乙获得500元。甲出背叛,乙出合作,甲获得500元,乙惩罚100元。甲乙均出背叛,每人损失10元。

对于个人而言:

背叛的诱惑>相互合作的奖励>相互背叛的惩罚>失败的代价

还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囚徒困境

警 察 与 小 偷

小偷A VS 小偷B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

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

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

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囚徒困境博弈 [Prisoner's dilemma]

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

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

但是,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每人只被判刑1年。

在恋爱中怎么体现?

恋 爱 中

如果有有一男一女,他们关系不错,也想成为恋人。因此,他们都有各自己的想法。

男方:主动表白

女方:接受

男方:主动表白

女方:拒绝

男方: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女方:也没有任何行动

女方:主动表白

男方:接受

女方:主动表白

男方:拒绝

女方: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男方: 也没有任何行动

这时就会出现,表白的一方会被接受和拒绝两种可能,但是如果被拒绝,表白一方就会很痛苦,而且很大可能会破坏双方关系。

如果谁都不愿承受这份伤害,那就是保持现状,双方不采取任何行动为最优策略。

但是这样双方就不会成为恋人,怎么打破这一均衡?

那就要知道对方的策略是什么。如果知道对方想表白,但又怕拒绝,这时的最优策略就是先去和对方表白,从而得到对方的接受;如果对方没有这个意思,最优策略还是保持现状。

总的来说“博弈论”其本质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竞争矛盾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用数学和逻辑学的方法来分析事物的运作规律。

既然有游戏的参与者,那么也必然存在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深入的了解竞争行为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分析和掌握竞争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更方便我们对规则进行制定和调整,使其最终按照我们所预期的目的进行运作。

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感情,所以人会犯错误。而这正是传统的博弈理论所忽视的。

传统博弈理论用数学方法追求博弈格局中的最优策略,但前提是双方都不会犯错。

所以,简单地把博弈理论运用到商战实践中,往往会出问题。但我们博弈的棋牌游戏就不一样,关键并非走出“最优的棋招”,而是走出“最有可能击败对手的棋招”。

来源:本文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