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强迫症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到了吗?

心理学:强迫症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到了吗?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最经典的神经症之一,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自知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挤牙膏一定要从最底下往上挤才觉得舒服?你是否有过出门了,却总怀疑门没锁好,还会回去检查一下的经历?

其实,这就是强迫症。

人们似乎被一种力量驱动却又无力抗拒,在不自愿的情况下不断产生特定想法或行为。强迫症由两个要素组成:

一个要素是强迫性的观念,指挥之不去的念头;

另一要素是强迫性的行为,指反复发生的特定行为。

我们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1、遗传因素

如父母中有强迫症患者,其子女的患病率比其他人要高得多。同时,这里所说的“遗传”不仅仅指生物学上的遗传。有些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有强迫性人格的家庭,父母的强迫型人格有可能会间接地“遗传”给孩子。

2、性格因素

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特征为拘谨、胆小怕事、犹豫不决、严肃古板、过分注意细节、酷爱清洁、要求完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3、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和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者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看看你是否被强迫症缠上了?满足2条或以上并影响正常生活时,就该考虑看心理医生或治疗了:经常对病菌和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经常反复长时间洗手,超过正常需要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要遵循特殊的顺序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信件等不自觉地回忆一些不愉快的事且不能摆脱总是认为自己细小的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有洁癖、幻想症、自慰过度等表现 与其回避痛苦,不如主动出击

强迫症患者最初是不切实际地要“强求完美”、“回避痛苦”,后来就出现了强迫症状,伴着焦虑等痛苦。强迫症患者又把“强迫症状及伴随痛苦”当作“异物”去排斥,一心想着要战胜强迫症状。

只顾愿望,不看效果,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陷入无力自拔的泥潭。就像一个人掉进沼泽里,越挣扎,陷进去的越快。

强迫症是在所有神经症中体验痛苦最痛的一种心理病。其强迫反强迫现象令他们不可思议,令他们痛恨不已。用现象学解说,他们是“跟自己的影子做殊死斗争”的典范。

很多强迫症病人自身并不主动前来寻求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首要条件是:患者要有求助动机。如果你已经告诉他如何找到心理治疗与咨询的资源了,剩下就是尊重他的个人决定了。

建议强迫症患者去接受心理治疗,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尝试着跟别人沟通与交流,建立爱与信任的人际关系,获得关爱和自尊。

来源:图文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