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包括青春期,然而99%的父母都做错了!
不认同会给孩子挫败感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父母有时还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时常还会深陷在自己的情绪中,根本顾及不到孩子的需要和感受。父母想爱而无力爱,想爱而不懂得怎样爱。或者有时,他们虽然想表达关心,但却选错了方式——用否定、嘲讽去打击孩子,从而树立起自己作为父母的“威严”。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或有意或无意,都会留下一些心理的伤痕。马丁在《超级演说家》中的演讲“父与子的战争”,其中有一句:我爸对我深深的不认同,会从小带给我深深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转化为深深的逆反。
还有个朋友说,自己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做过一件事,被母亲夸过,哪怕是满墙奖状、满柜证书,也撕不掉在母亲心中“什么都不行”的标签。从十几岁开始与母亲对着干,直到现在,年近三十,依然凡事与母亲反着来。比如婚姻。母亲一直催,她就一直躲。
记得一句话,大意是:什么都顺着父母,说明你没长大。什么都逆着父母,也说明你没长大。只有你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决定的心智,你才真正长大。
逆反,就是错吗?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说:
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逆反、不听话”,也许仅仅是因为,小家伙已经长大,有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希望得到你的认可而已。
有时候,他们想要的,可能只是一句:孩子,你能这么想,真棒!但事实上,我们说出口的往往是:你怎么能这样想呢?这是不对的。
但静下来想想,到底何为对,何为错?其实,只要不违反公德,不触犯法律,不危害他人,能愉悦自己,就是对。
认同,是化解青春期叛逆最好的“药方”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典型的特色,就是抗逆父母亲,有自己的主见,不听话。
事实上,当孩子的身体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他的荷尔蒙有变化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所谓的成人感。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逆反,家长不要急于否定。
例如孩子想自己做一些决定,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知道,孩子做的这个决定是他可以有的空间,他需要开始学习练习,知道做每一个决定都会有一个后果。
他要从这个后果知道哪些决定是他将来成熟的时候他该做的,哪些决定是他不该做的。
青春期是训练孩子准备成为大人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从小事开始练习做决定。
还有,家长要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与孩子建立起正向的连接。我们中国的父母亲有没有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回答是肯定的“有”,但是我们没有花时间跟孩子沟通。
家长经常问的就是作业做好了没?钢琴练好了没?家长跟孩子的对话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很少问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
如果孩子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几乎是给孩子一些批评指教,而不是去认同孩子说的。
我的孩子在外地读大学,一天他半夜12点多打电话给我说:“妈妈,我已经读了三四个小时的书,但是还是读不完。”
那孩子一定也很着急,也很困,都已经半夜了,但是又没写完功课。这个时候就要跟孩子情感上有连接。
我就鼓励孩子说:“那你一定很累,你还是都把它完成了,妈妈知道你是一个很有毅力,而且会克服困难的孩子。”
当我这样和孩子对话,我就把握了机会,这样孩子的情感会满足。因为你跟他站在同一条线的时候,他就感觉他的情绪被你了解,你真的关怀他,你真的了解他,他的情感会满足。
你如果跟孩子讲你是不是又跟同学出去玩,这么晚才开始做功课,难怪还没写完。这样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下次有事情的时候,他就不会再跟家长讲了。
有时候,家长的不认同,会让原本听话的孩子产生怯懦、自卑心理,让叛逆的孩子变得更叛逆。
所以,下一次,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妨先站在他的立场,认同他的感受,形成共情。即使孩子真的做错了,也不要用过激的言语去否定它,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改过,而非羞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