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趣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自证预言
你是否也常常这样:遇到了一个困难的任务,心里咯噔一声,想“我肯定做不到”,结果最后在真正失败的时候,再告诉自己“没关系,我本来就做不到”。
如果你感觉这段描述很像你,那可要注意了,“越相信什么,越发生什么”可不是开玩笑,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心理学中,这种人的自我暗示、先入为主的判断对事件结果产生影响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效应”,也被称作“自我应验预言”。我们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最初设下的预言成真,就像给自己下了魔咒一样。
定义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症状,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这种效应不仅对消极、负面的念头成立,对正面、积极的想法也同样有效。如果坚持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到某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实是会提高我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那么,为什么我们越相信什么,越会发生什么呢?
实际上,事件之所以会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是因为人的观念或期待会影响到行为,行为会影响结果,最终印证最初的想法。
比如,一个正在找工作的人,在收到面试邀请时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会被录取,那么他便更容易在面试中紧张、失误,果然表现不佳,没有被录取。
除了我们自己的预期会成真以外,别人对我们的期待,特别是自己喜欢、钦佩的人对我们的期待,也会成真。
可见,积极想法会带来好的结果,但是消极、悲观的信念则会让我们表现更糟。
我们在生活中能怎么做来避免自己负面的预言成真呢?
1、“假装自己能成功”
多用积极的语言给自己一些正面暗示,就算是面对艰巨的挑战,也多对自己说一些激励勇气的话语,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假装自己能成功,直到真正获得成功("Fakeituntilyoumakeit")。
2、与人交往,避免先入为主
在与人相处时尽量避免先入为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度放大别人的缺点,用全面、包容的眼光看待对方。
3、教育孩子,鼓励为主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帮助孩子看到他们自己的长处,在教育的过程中多表达对孩子的信心和鼓励。
尽管自证预言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证据,我们在生活也常常会见到与这个效应相悖的现象。比如,有时候人们在产生否定自己的想法后反而心有不甘,奋起直追,最终逆转了最初的观念。意识到该效应的局限性后,我们在生活中也只能适当参考。
来源:图/文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