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疫情应对身心健康防护手册
防护知识篇新型冠状病毒介绍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症状。其病原体最早是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主要与是否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有关系。
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多数患者干预后良好,只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三、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1.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2.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
3.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起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3.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4.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以及原有基础疾病加重。
5.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正确防护新型冠状病毒
五、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出门戴口罩
2.少外出、少聚集
3.房间勤通风、场所勤消毒、个人勤洗手
4.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避免与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接触
6.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六、正确掌握六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着指缝相互摩擦
4.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5.一手握着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指尖摩擦掌心或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七、如何正确佩戴口罩(1)用手托住口罩,使鼻夹位于指尖,让头带自然垂下。
(2)使鼻夹朝上,用口罩托住下巴。将上头带拉过头顶,放在脑后较高的位置,将下头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耳朵以下的位置。
(3)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顶部,用双手,一边向内按压,一边向两侧移动,塑造鼻梁形状(用单手捏鼻夹会导致密合不当,降低口罩防护效果,请使用双手)。
(4)佩戴气密性检查。若感觉有气体从鼻梁处泄露,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感觉气体从口罩两侧泄露,进一步调整头戴位置。建议口罩四小时更换一次。
八、不慎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后,补救措施怎么做?1.酒精消毒双手
2.脱下外套用75%医用酒精喷洒消毒或紫外灯照射消毒半小时(紫外灯照射时人需要疏散),然后洗手或者消毒双手
3.摘掉口罩并将口罩外侧折叠内向,再一次洗手或消毒双手
4.到医疗卫生部门指定场所隔离观察
九、出现症状不一定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被感染了。其他肺炎也有可能出现以上情况。但本着自己和家人健康的角度出发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十、出现发热症状,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1.在家观察休息后1-2天病情无好转
2.近期近距离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症状的高度疑似病例,或去过人群密集的场所,或发病前14天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十一、发热咳嗽患者就诊指引 一线工作人员执行勤务篇一线执勤人员包括社区街道人员、公安执勤人员、快递员等
一、执勤时应当佩戴哪些防护措施?1、口罩:任何勤务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
2、护目镜:预计接触疑似病例、野生动物或接触血液、体液、呕吐物等情况下,须佩戴护目镜
3、手套:预计接触疑似病例、野生动物或接触血液、体液、呕吐物等情况下,必须佩戴橡胶手套或乳胶手套
4.防护服:在医院或隔离区执勤,以及接触高度疑似病例等情况下必须穿防护服
二、在医院或隔离区执勤如何预防被感染?1.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手套
2.执勤结束后建议依次脱除护目镜、防护服、手套,外套用医用酒精或紫外灯消毒
3.车辆执勤后必须对内外进行喷洒消毒
三、在走访时如何预防被感染?1.必须佩戴口罩、护目镜
2.建议戴手套
3.车辆执勤后对内外进行喷洒消毒
四、与高度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发生肢体冲突怎么办?1.执勤人员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如与高度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发生肢体冲突或密切接触,要及时报告、立即采取消毒措施,并进行隔离观察;
2.工作对象为高度疑似病例时,执勤人员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按照法律程序采取强制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工作对象送医隔离观察;
3.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执勤人员就诊绿色通道,并为执勤人员提供免洗消毒手液、医用酒精等。
返途工作人员防护篇 一、上班途中需要注意什么?1.正确佩戴口罩
2.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3.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二、进入工作区域要注意什么?1.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
2.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及时报告,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三、办公室内需要注意什么?1.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2.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或参加会议时需佩戴口罩,谈话保持适当距离
3.保持勤洗手、多饮水
4.对门把手、鼠标键盘、文具、桌面进行必要的酒精消毒
四、在食堂进餐需要注意什么?1.采用分餐进食,避免扎堆、面对面就餐
2.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
3.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
4.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五、在办案区需要注意什么?1.在办案区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护目镜;
2.办案区室内多通风,办案区设在负一楼、不具备通风条件的,期间应避免使用
使用紫外灯时需要人员疏散, 84消毒液使用后需要通风散除气味。(通风条件差的,可采用紫外灯照射半小时或稀释84消毒液喷洒、擦拭)如工作对象出现
(1)发热(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7.3℃C)、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应送至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六、对外窗口服务岗位要注意什么?要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进入单要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进入单位人员检测体温位人员检测体温,对于体温超过(37.3℃)的严禁入内,进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必要时配备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对工作对象保持一米距离,完成工作后要对工作台进行消毒,个人及时进行洗手,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健康监测,若出现疑似症状立即报告,不带病上班。
七、上班回家后的防护步骤对衣物进行消毒或隔离:
脱下外衣外裤放在通风处晾晒
或 使用75%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或 将衣物内里朝外,单独放置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清洗双手20秒以上
摘去口罩:
勿触碰口罩外侧,提挂绳取下
使用75%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后装入塑料袋单独丢弃
打开窗户通风20-30分钟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篇 一、照顾好自己要保证适当的休息,清淡饮食,这是确保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接受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是正常的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道听途说,不受谣言蛊惑。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
二、学会释放压力多把注意力放在脚上。尝试把注意力放在脚上,动动脚趾,感觉脚和地面的接触感,帮助稳定心神,不被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淹没;
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针对心理易怒、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可以采取看电视、看书、听音乐、运动等方式,将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让自己放松下来;
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不管是与别人倾诉,还是记录自己的情绪日志,都会很有帮助。
三、树立正向思维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不要担心自己和家人会受到感染,这会使你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要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即使我真的生病,也会有组织和很多人陪伴我一起面对;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都能帮助我们克服艰难的挑战,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这段时间可能会很艰难,但一定会过去” “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 “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
四、尝试腹式呼吸身体躺平或坐或站皆可,双手可轻轻放在腹部上方,便于感受腹部凸起或凹下的感觉,尽量保持放松, 目标是放松身心;
腹式呼吸迫使呼吸变深。吸气时,顺着吸进来的气往下走,腹部会鼓胀;吐气时则往上走,以便吐出更多的废气;
数息是便捷的入门方式,刚开始练习时,吸的时候数到4,吐的时候数到8,强迫腹部把气吐尽,对着镜子练习更好;
呼吸时,胸部肌肉放轻松,肩膀不要上下晃动,将注意力放在感受自己的呼吸上面;
想象置身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吸入清新的空气,怡人的花香;随着你的呼气,把你的焦虑、紧张等负面的情绪吐出来。
五、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当发现自己出现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部门求助,或向各地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寻求心理援助
重点防护人群心理调适篇 一、肺炎疫情下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调适方式老年人的亲人及照料者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解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与防控情况,避免造成恐惧。
保持以往的作息规律,防止白天睡眠过久导致夜晚失眠、焦虑。
保障文娱生活,舒缓焦躁等不良情绪。
疫病传播期间限制出行,会导致老年人下棋、打牌等娱乐生活无法继续,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等现象。家人及照料者应积极关注老年人情绪及心理变化,通过短视频、电视节目等转移注意力。
二、肺炎疫情下残疾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调适方式有些残疾人对疫情敏感,加上经常遭受挫折、取笑和负面评价,安全感丧失,而引发恐慌焦虑、无所适从、痛不欲生。
残疾人群需要大家理解,需要大家的帮助和耐心,但往往他们家人觉得太难了,给不了爱。
作为健全人,我们应该怎样关心残疾人群体?
首先,帮助残疾人了解疫情带来的应激反应表现和对他们的影响程度;
然后,让残疾人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并明确每个人能够给自己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
最后,帮助残疾人思考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强化个人应对能力;有目的地选择有效应对策略;提高个人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三、肺炎疫情下居家隔离人员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调适方式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配合居家观察。
不过度自我怀疑或捕风捉影,如发现身体不适,并达到权威部门建议的就诊标准,做好防护并到医院就诊。
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与家人或朋友电话沟通或通过网络在线交流,舒缓紧张等负面情绪。
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道听途说。
若情绪持续变差,且无法控制,可寻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帮助,如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渠道等。
四、肺炎疫情下确诊或疑似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调适方式肺炎疫情下确诊或疑似患者,会使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正常的生活被干扰,内心紧张积蓄,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上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
我们想要稳定情绪,建立安全感,找回控制感,但是疾病本身、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有深度的心理问题。
有哪些实际的帮助,支持我们度过难关?
一方面,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节制地了解疫情信息,多看权威的信息发布;
另一方面,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节奏,多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转移注意力,改变自己非理性想法表达和倾述自己的感受。
来源:图文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