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测谎仪实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其实并不测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武伯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特聘教授,深圳市人民警察学校特聘教授。主要论著有《犯罪心理
学》、《变态心理与犯罪》、《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他运
用心理测试技术,一共进行了1万多次的测谎,成功地协助破获了数百起疑难大案,是我国
首屈一指的“测谎”专家。
武伯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测谎”技术研究,1995年,他总结出在实案中应用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六大阶段技术,该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侦
破中。在他本人的直接协助下,数百起疑难大案相继被破获,十多年的积案圆满结案。媒
体送给他一个称号———“测谎神探”。
近日,由他和《人民公安报》记者张泽民合作的新书《心证》对“测谎”技术进行了
全面的阐述,为了对该技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记者对他本人进行了专访。
心理测试技术检测的根本不是谎言,该技术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在犯罪嫌疑人之中找出
真正的凶手。
说到“测谎”,武教授显得很无奈。他说,过去长时间被人们称之为“测谎仪”的仪
器,其实是错译、错传、错用,英文poly-graph,准确的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
道心理生物记录仪。这项技术的科学称谓,应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
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就是涉案人,如果没有就是无辜者。“测
谎”只是民间的俗称,不是科学称谓。
武教授说,现在一说“测谎”,大家都以为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
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其实,口供是绝对不能测的。首先,口供的来源可能正常,也可能
不正常;其次,还可能存在着指供、诱供。这样就会导致口供里面真话、假话混杂在一起
,可能有阴谋陷阱,可能有声东击西,这项技术绝对不能检测这些东西,也很难检测清楚
。这项技术实际的用途是在已经确定的嫌疑人范围内,通过对所有人进行犯罪心理测试,
能够把罪犯找出来。
从根本原理来说,这种技术应该叫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
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
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
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包括投毒,包括特大的一些盗窃,以及拐卖人口等等)对自
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
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
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记忆是在按一定的规律遗忘,但实测中发现,犯罪者会无法
抑制地去回想作案情景,脑海中会不时地呈现出行凶的场面……
在测试的过程中,当测试人员问及犯罪者作案的情景时,作案人心中真实的人格特征
、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会被呈现出来。在呈现时,生理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
外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机器能反映出来。
“测谎仪”主要测试皮肤电阻、呼吸和血压,真正的作案人会在这三项指标上露出马
脚来。
“测谎仪”是如何把罪犯的心理痕迹呈现出来的呢?武教授说,“测谎仪”主要是通
过皮肤电阻、呼吸和血压真实记录测试人当时的内心变化。
测试中“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因为皮肤电实际是受交感神
经活动的影响,这种活动来自测试人的言语刺激,不同的问题。
此种情形,就像生活中视觉中突然冒出一辆汽车,自身应激系统马上有反应,当时汗
毛孔就张开,人的自我感觉是突然浑身发热然后凉下来,这是因为瞬间出汗过猛所致。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呼吸。我们知道,人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
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实际上是血压,也就是脉
搏。
这三者中,血压应该说占的比重不大,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解,但是
他对前两个调解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调解不了。
犯罪心理测试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实施,成功与否在于测试试题的设置和对各种渠道准
确把握。
武教授告诉记者,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关键在人,在这个技术里面,测试人占七成,仪
器其实只占三成。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项技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系统,即指案件
中所有外显的东西要靠人来分析把握,没有对案件中犯罪心理动态的分析,就不可能拟订
出科学的测试题,也就不可能实施准确的仪器检测,这些步骤可以说是相互衔接,相互依
赖,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
武教授说,在实践中,他总结出在实案中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必须具有六大阶段
,即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
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
、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
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
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所以,测试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学、侦察学等方面的专业
素质。根据不同案情的需要,测试题的数量一般在四五十道题之间。在设计试题时,首先
是题的意思要明确,不能让被测人的理解出偏差,如果理解错了,当时出现的心理反应就
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在拟订每道题时,先要考虑心理效应会是怎样:有的是唤起心理痕迹(这正是要测试的
);有的则唤起的是对立情绪;还有的是反映了现实的心理状态,包括后悔、想从轻、现在
的选择等。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
试题,用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会被找出来。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