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在传播社会论中,现在的很多学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传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信息沟通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娱乐功能。其中,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进行社会教育和培养社会角色。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每个人的社会化都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这个过程。社会的载体包括家庭、学校、媒介和其他群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的社会化作用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心理学非常重视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作用。“一切文化传授活动都是传播活动;一切直接教育行为都是由传播实现的。”
大众传播已经发展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渠道,无疑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形式。微博作为新媒介的一种,不仅具有大众传播的特征和功能,而且比传统媒介拥有的功能更为强大,因此,将微博有效地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微博在青年大学生中普及率高,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必然要求其运用新媒介手段向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不仅兼容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功能齐全多样,还能够很好的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高校通过运用微博这一新媒介手段,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传播过程,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先进文化融入微博信息中,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不断地进行正面宣传,并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以一种“浸润”式的而非“指令性”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树立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微博不仅仅是一种载体,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一过程中,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传播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何利用好微博,最大限度的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或者效果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形势下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借鉴从微博的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需要在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全面发展理论以及网络传播理论。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