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我想强调的是,为了能够与伴侣建立亲密关系,你必须走出自己童年时代的家庭关系。不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家庭矛盾是怎样在婚姻中爆发的。
□ 比如说,你的母亲好像和电视剧《人人都爱雷蒙德》上的阿拉·雷蒙德的母亲一样,认为她想去你那里随时都能去。你虽然不喜欢她来,但是却希望她能够为你照看孩子。此外,你害怕一旦提出这个问题,就会失去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更别提让母亲担任孩子的免费临时保姆了),而你的丈夫却希望你能够做些什么。这样一来,你就会因为夹在他们的中间而感到十分烦恼。那么你该怎么做呢?
□ 再比如,你已经跟随父母从事家族生意多年,而这份家产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足以让你享受舒适的生活。但是你却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那就是父母希望你能够对他们绝对忠诚,并且经常和他们待在一起。对于他们施加的压力,虽然你和你的妻子都感到十分不快,但是你们两个都不想得罪养育自己的父母。因此,你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从感激到怨恨,从忠诚到愤怒。你究竟要何去何从呢?
□ 最后,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你的童年生活非常痛苦,所以很早就离开父母搬了出去,并且开始独立生活。你偶尔还是会和父母联系一下,甚至还会和他们交换节日礼物、说说客套话。有一次,你接到了他们一个令你不快的电话,让你立即联想起你曾经遭受的虐待和压抑,所以你再次切断了与他们的一切联系。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你现在已经有了孩子。你的父母想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而你的妻子支持这件事。现在你该如何是好呢?
上述这些场景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最健康的婚姻也不得不承受来自大家庭的巨大压力。为了能够让自己在这样的矛盾中不断成熟,首先,你必须走出自己的家庭,与伴侣建立亲密关系;其次,你必须与他的父母建立直接关系。在这,我们将向你阐述如何完成这些困难的任务。
你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但我向你保证,只有走出童年时的家庭并且远离对父母的依赖,你才能够不断成长,并且与伴侣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当然,我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绝对不是。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懂得:只有走出并超越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才能造就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
显然,这里所说的“走出”并不等于离开,而是意味着放弃自己不成熟的借口以及对父母的依赖,从而不断成长。这里为什么要提到“放弃借口”呢?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就意味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童年时期不可避免的痛苦以及难以克服的缺点,包括你的父母向你和为你做过或没做过的所有事情,包括你孩提时代遭受的所有痛苦以及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所有伤害。当然,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还包括曾经受到的可怕的虐待。所有这些经历塑造了今天的你,但是它们并不足以成为你为自己辩解的理由。如果你没有放弃这些不成熟的借口,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而这恰恰是美满婚姻对于每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
我知道这些话听上去不仅非常刺耳而且过于坦率。你也许经历了极其痛苦的童年,而且现在仍在试图逃避这一切。要想做到这一点的确十分不易,但仍然可以做到。
婚床上应当只有你们两个人
有人可能会想,“我知道应该抛弃这些借口,但是难道我真的必须离开自己的父母吗?”虽然我主张走出童年时期家庭关系的观点听上去有些奇怪,但是请听我稍加解释:为了能够避免上文提到的种种痛苦,我们学会了不少应对方法,比如向有过同样经历的朋友一吐为快,让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帮忙等看似积极的做法;再比如逃之夭夭,以牙还牙,酗酒吸毒等暂时缓解情绪的幼稚的做法。然而,如果我们不能走出童年时期的家庭联系,我们就难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因为同样的处理方式,在儿时或许行之有效,但是对于成人来说却是毁灭性的,尤其是在婚姻生活当中。这些做法包括面露不悦、自我保护、跑回父母家中,或者甩掉男朋友再找一个等。
在婚姻当中,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学会依靠自己。相反,我们总是过分依赖父母,要么给他们打电话寻求帮助,要么把他们的看法当成判断自己妻子或丈夫的参照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去依靠自己和自己的婚姻。如果我们总是紧紧抱住童年时期的家庭关系不放,那么,这样做虽不能阻止我们长大成人,却妨碍我们与伴侣建立深入持久的婚姻关系。
同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儿时或许行之有效,但是对于成人来说却是毁灭性的,尤其是在婚姻生活当中。
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是从父母那里学到关于夫妻关系的知识的。在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把学到的所有内容都带入了婚姻之中。这种印迹对我们来说非常明显,但是当我们低估这种它所带来的影响时,就会遭遇巨大的麻烦。因为无论你是想从过去得到慰藉还是想逃避过去,都会妨碍你与伴侣尽情分享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你总是试着把你们的关系套进一个现存的但并不适合的模式,而这个模式根本就不该在你们的婚姻生活中存在。
两性跷跷板:婚床上居然躺着6个人!!
1999年上映的电影《我们的故事》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并且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布鲁斯·威利斯和米歇尔·法伊弗分别扮演本和凯蒂·乔丹。在剧中,他们是一对已经结婚15年的夫妻,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相处得都很好。但后来他们陷入了严重的婚姻危机,于是决定向一名治疗专家求助。这名咨询师告诉这对夫妻,在相互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他们总是不知不觉地把父母的观念带进争吵中来。
刚开始时,对这名咨询师的话,本和凯特都置之不理。虽然关系紧张,但是当他们一起在床上的时候却是最甜蜜浪漫的时刻。不知为什么,本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却被凯特误解了。当她反驳本时,摄像机慢慢拉开了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在凯特那边的床上不仅只有她自己。就像那位婚姻专家所说的一样,她的父母也和她站在一起,并且正在对刚刚发生在她与本之间的事评头论足。本也开始为自己刚才的话辩解,同样他的父母也站在他的身边。现在,这张婚床上不再是2个人,而是6个人!实际上,本和凯特在听对方说话时,都已不由自主地按照各自的家庭观念进行过滤了。
不管好还是坏,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家庭观念步入婚姻之中。我们的父母塑造了我们对诸如性别角色、职业道德、财务管理以及养儿育女等方面的观念。大多数夫妻会经常为某种重要的问题你争我吵,却从未意识到各自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验对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它的作用之下,我们增加新的家庭成员,带来大堆大堆的行李,组成全新的家庭,并让双方做出的任何决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推荐阅读:
走出童年走向成熟的过程往往是一生
显然,上述问题极其复杂,因为走出自己的童年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往往需要一生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一个确定的解决办法,但每个人都会经过几个重大的情感阶段。就像著名精神医学专家库布勒·罗斯提出的“哀伤5阶段”一样,这几个阶段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也不是清晰的、线性的过程,而是一段复杂的情感历程。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几个阶段,将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成长过程。这几个阶段分别是:
1.幻想破灭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能够从成人的角度了解父母,你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你的父母并不完美。虽然你可能把他们想象得尽善尽美,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能够认识到他们的缺点,你就会把他们看成普通人,从而以平等的身份去面对他们。但是,如果你总是觉得父母高高在上,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意识觉醒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以后,你才会对父母为你做了哪些事情、没有做哪些事情以及现在不能为你做什么事情分别进行评估。这并不是要你将你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相反,这可以让你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3.自我反思阶段。大多数人都可以完成迈向成人期的前两个阶段,但是却很难继续进行这个步骤。然而这个阶段也许是最富有挑战和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你不仅需要承认你对父母的所有不满之情,而且还要找出你在哪些方面仍过于依赖他们。这种痛苦的联系并不是你所希望建立的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阻碍了你的成长。
4.自我表达阶段。在这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为了一改固辙,你必须对你过去的一切深入剖析。实际上,在你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之前,并不需要太长时间。与父母在一起时,你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像个成人,并且改变你们之间现有的令你不满的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与你们之间过去存在的问题有关),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许多人来说,要想迈出这一步非常艰难。但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不仅会获得自尊,而且还会赢得伴侣以及父母的尊重。
5.宽恕和解阶段。宽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要让你的父母摆脱失败的阴影,而且还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尽力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尽力与他们达成和解,并且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坚强有力的、成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无法与他们达成和解(比如父母去世),你仍然可以抛开怨恨,选择宽恕。
写在后面:
你可能会说,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也许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无论是珍妮还是我都知道这是一件多么棘手的事情,因为我们也免不了与我们的父母打交道。多年以前,珍妮的父母和我的父母都已经离异,所以作为成人,我们“有幸”需要处理与4个家庭而不是2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其间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为了能够与他们按照成人的方式处理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童年时期的家庭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做到彼此尊重,开诚布公地进行批评和赞扬,互相留下足够的空间,并且互相宽恕。直到那时,你才能够与伴侣建立起梦寐以求的亲密关系。(资料来源:《女人这样说,男人才会听》;[美]哈尔·爱德华·朗克尔,珍妮·朗克尔著)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