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禅 我找到了心的位置

  张庆祥与“黄庭禅”

  张庆祥,1962年生于台湾新店中岭山上,自幼慕道。30岁潜心研读儒、道、佛经典著作,始悟得“心”法。既是修行者,也有妻子儿女,也曾在山下开公司。2002年上山,带领一群修行的志愿者,手足,开荒建屋,创建中岭山禅院,创办黄庭禅修课。

  我从来没有禅修的打算。即便周围的同事、朋友一个又一个踏上他们各自的内在改变之旅,一个又一个回到生活里实践“放下”和“活在当下”,我依旧不为心动。我总觉得自己得老到一定年岁,历经沧桑,才往灵隐寺后院一坐,禅了。现在的我,像所有杜拉拉们一样,一路“重点”地上学,一脚跨进外企,一年几度被老板“鞭策”,或一不小心失个恋,基本还是可以处理得来的。

  可我决定去修黄庭禅了,全然因为好奇——这个琅琅上口的词连同它的神韵、神秘,令我心向往之。禅营就设在上海青浦的一座农庄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白墙黑瓦,中式庭院。到达的这晚,屋檐下的灯笼昏黄摇曳,可以看得到星星,听得到虫鸣,闻得到香樟树的味道。静,除了环境,还有内心。按照禅修惯例:上缴手机,禁语。我们每天那么多电话,总在回应他人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外在角色。到底什么是我内心真正的需要?这几天,我终于可以只为自己活,只和自己在一起。

  和我一起来同修的,有100多人,有私企小老板、外企中高管、公务员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大家来到这里,遵循古人的作息,寅时起亥时睡,定时三餐,打坐修禅?禁语前最后的晚餐,我找到了答案:“心灵成长”;“有兴趣了解”;“找自己啊”……没错,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人满足了底层的需要,就要追求上层的自我实现。禅修,正是通往灵性觉悟、实现内在我的一条道路。

  我的心在这里

  “你的心在哪里?”来自台湾的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永远带着一抹微笑,说话不紧不慢,胸有成竹且游刃有余。几乎所有学员都用手去按左胸前那个怦怦跳动的位置。“可我们常常说心动、心痛、心碎、心死,心就真的不在了吗?心脏依旧完好。这里的‘心’,并非解剖学所指的心脏。”

  第一个练习,找心。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右手食指指尖,用越来越快的速度点击右腿膝盖。半分钟,开始!快!再快!再快!!可指尖永远跟不上心里指望的速度,心急如焚。我快不能呼吸了,胸口很闷,有一股急躁的热量在里面涌动,像被扼住了脖子……“停。”讲师让我们继续闭眼,专注于身体里那一股躁动的热量。它集结在我胸口的正中间,胀胀的,好像一团热气,能感觉到它在一点点减弱。

  这就是心的位置,讲师说。它在我们胸口正中深度约两三寸的地方,它不是一个有形的身体器官。它是古人说的“心头”,儒家的“方寸”,佛家的“灵山”,老子讲的“黄庭”。它是情绪的发源地,“内心”的所在。但是“情绪”这个词,很西方很抽象;“心”,却是东方的形象的。

  我一下子就欣然接受了:我对自己内在的这个地方一直有敏感的觉知,它有松弛有紧张,有升腾有坠落,原来这就是我的“心”啊!这一晚,我几乎是抱着雀跃的心满足睡去。

  “很养生,尽管来”

  静坐,是禅的必修课。也是最让我无法雀跃的一关。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所带来的窒息感,是我最难以忍受的。打坐对我而言就是重复性、机械性运动的极端表现形式:一动不动!

  第一次打坐,还不到10分钟,我盘坐的双腿已然酸疼难耐。我已经把爸爸妈妈奶奶都想念了一遍,也把菩萨神灵上帝都叫了个遍,还是没人来救我!全身发麻酸痛,无比燥热,脚踝骨被压在硬地板上的痛楚反射到心,心就像抽了筋一样。

  我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简直百爪挠心。我开始绝望,大约半小时后,我已经深刻怀疑自己能够坚持行完这4日禅修。36分钟结束,我觉得是我的极限了。

  第二次打坐,身体的感觉依然,酸痛麻胀;但心绪有了变化。按讲师的方法,我开始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去观察自己心情的组合、强度和温度。心急躁的时候,感觉紧、热,蹿升到8度的强度,4度的热度。可当我不加评判地继续看着这感觉,它反倒减轻,感觉麻、冷,回落到5度的强度,3度的热度。

  “情绪是一种能量,能量没有好恶之分。当你不加贪嗔痴爱地去看它,这些酸痛麻痒冷热起伏,就是一股股单纯的能量。能量是养生的。痛吗?酸吗?来吧,很养生,尽管来。”讲师温厚安心的中音,一直伴随在禅坐的整个过程。静坐到后半段,我觉得四肢麻得起了凉意,再也不用忍耐,心开始松弛,皮肤上有什么在流淌……53分钟!结束时我难以置信地摸到自己一身大汗,感觉酣畅淋漓。

  听之以心,听之以气

  第一遍,听之以心。助教在放音乐前提示我们,想象自己是歌者,去感受唱歌时的心情。

  《驿动的心》,当第一声汽笛拉响,口琴吹起的时候,我的心像是被揪了起来。越往下听,音乐的起伏共鸣着情绪,歌词的诠释勾引出往事,心多多少少有些沉溺。尤其是听到那个一触即断的嗓音唱着“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没有故事应景的我都够心酸,身旁一个30多岁的红毛衣女人已是泣不成声,肩膀都在颤抖……

  第二遍,听之以气。心痛就痛,酸就酸,眼泪也让它流淌,但不要执着在记忆或思绪。那些让我们烦恼、伤神的想法就是妄念。当你可以无好恶分别地去看心头这些情绪时,情绪依然在,但不会带你消沉,心不会坠落。

  我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两个“我”有了联结。曾经一个“我”是感性的,住在心里,感受着痛苦与欢乐。另一个“我”是理性的,悬在半空,看着感性“我”受苦受乐,想要削弱、阻挡,却不能。感性“我”沉溺在情绪里,理性“我”执迷于逻辑上,各自为阵,有点分裂。而现在,两个“我”终于可以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情绪来了我还是感受得完全,可它怎么来我就怎么去接受,不消弭,不转移,不平抚,不躲避,因为这个完整统一的我有力量去面对。

  临在的晚餐

  临在,就是在这一刻。什么是“活在当下”?临在的晚餐是颇为形象的体验。晚餐时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戴上眼罩,另一人给“眼盲者”喂餐。保持禁语,两个人没有任何交流。“眼盲者”心要打开,去观察、感受这一刻,所有喂到你嘴里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必须照单全收。你吃到喜欢的、不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感受?你吃不到,张着嘴等待、乞求食物又是什么心情?你曾经被谁这样地照顾、呵护过?你又这样地关心爱护过谁?

  我是先喂食后“眼盲”的那一个。心情变化很有趣。开始是自私的,感觉都在嘴上。“西兰花!为什么吃不到我爱的西兰花?哦,又是讨厌的土豆!……”因为先喂食,我对餐桌上的菜码了然于心。随着饥饿感消失一点,我想到了妈妈、爸爸,他们曾经这样一口一口地喂我长大,甚至吃过我吐出来的饭菜,心里酸酸的,又很温暖。呀,菜叶掉在我裤子上了!有人帮我清理,又递了一张纸巾到我手心;心里软软的,感动。思绪回到身边这个正给我喂饭的人:素昧平生,我却欠她一个好大的善意。禁语了,要怎么感谢她?连神情交流都被禁了!我开始焦虑,心里的热量往外蔓延。

  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与外在联系的丧失,让我停在了这一刻,这一刻只有我和我的感觉,五味杂陈。原来说“谢谢”有时候像还债,当它被传递给对方,片刻即成过去,你清偿了债务,两不相欠,内心平静。但由于无法表达感谢,我们感恩的心情也被无限延长。这个当下,是美好的。

  “一字禅”

  你说“Yes”我说“No”,是一个常见的工作坊游戏。请你想象一个你非常渴望得到的人或事;而我想象一个我必须拒绝的人或事。任何一方改口,则这轮游戏结束。该练习原本旨在训练参与者对自己和他人明确表达“是”或“否”的勇气及能力。“一字禅”看似形式相同,实质却大相径庭:它要你看到内心升腾落下的种种感觉,并超越情绪,任这心头能量得其自在。

  最难的是同伴说“Yes”我说“No”这个部分。她依然泪流不止,无辜的眼神恍然间变成另一个人的,让我不忍直视。讲师一直提醒我们,直视对方的眼睛,看着自己内在的发生。可每一次直视,都是一场交锋。理智说不管忍心与否,拒绝是你的责任;情感说虽然必须,可你怎么忍心,心疼得要碎了。每一次我的黄庭里都掀起一浪高的情绪,能将我吞没。说“No”变得越来越艰难,频率也越来越低。

  “勇敢一点!痛就让它痛,它不会把你怎么样。身体好比塑料瓶,能量就像瓶中水,晃动一下,哪怕波涛汹涌,但瓶身安然无恙。”讲师的话音又泰然响起。我试着去观察内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情绪,单纯地视为一股股起伏生灭的能量慢慢地,心里像吹进一阵风,松弛下来,可以呼吸了,重新获得上升的力量。结束时,我摸到脸颊上的泪水,任凭心里的感觉自由来去——心,是安宁的。

  ■ “黄”是五色之中,比喻内心中一股天然无染、感应灵敏、不堕分别取舍的“气”。

  ■ “庭”是那股能量活动场,那股五元未判真气的感应中枢。

  ■ “黄庭”是人身之中气机感应最为敏锐多变的位置。当人的五官六根接触外界,黄庭中都会有细微的起伏变化。例如我们的眼睛看到阳光,心情为之开朗,这个开朗的感觉,就是黄庭中的气机起伏。平日只要它移动,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说:“我的心动了!”

  修行先修心。现代人的心受到太多的声色烦劳,想要摆脱烦恼挂碍,其实无须外求,而是内求,找到原本属于心、源自心的清靜。换句话说,情绪管理,并不是管理那些引发情绪的外因,而是认识情绪的发源地:心。

  第二遍,听之以气。心痛就痛,酸就酸,眼泪也让它流淌,但不要执着在记忆或思绪。那些让我们烦恼、伤神的想法就是妄念。当你可以无好恶分别地去看心头这些情绪时,情绪依然在,但不会带你消沉,心不会坠落。

  我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两个“我”有了联结。曾经一个“我”是感性的,住在心里,感受着痛苦与欢乐。另一个“我”是理性的,悬在半空,看着感性“我”受苦受乐,想要削弱、阻挡,却不能。感性“我”沉溺在情绪里,理性“我”执迷于逻辑上,各自为阵,有点分裂。而现在,两个“我”终于可以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情绪来了我还是感受得完全,可它怎么来我就怎么去接受,不消弭,不转移,不平抚,不躲避,因为这个完整统一的我有力量去面对。

  作者后记

  在两天一阶的禅修中,大家分享的感触常常不同。每个人的经历、思维和感觉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的体验只是我的,而你的那份新鲜尚待你自己去发现。也许你也可以去尝试——登录 黄庭禅官网,如果你也有禅修的动力,那么期待着你的体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