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 悲剧的“跟随者”

毛毛虫效应: 悲剧的“跟随者”

毛毛虫效应:科学家通过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 毛毛虫实验 ——

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 职场中的“毛毛虫” ——

埋头拉车式

认为自己只要“埋头拉好车”就行了,“抬头看路”是领导的事。

盲目崇拜式

认为“领导的话就是真理”,理解的执行,不理解是因为自己笨,也要执行。

理论迷信式

认为效仿成功人士,就是自己去的成功的标志。

墨守成规式

不能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看问题,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

惧怕风险式

胆小怕事,随大流,即使此事不对,也不愿意讲出来。

—— “毛毛虫”错在哪里了 ——

思维存在惰性目光短浅害怕风险缺乏胆识和魄力缺乏创新的思想缺乏可行性目标

—— 如何避免毛毛虫效应 ——

1、了解自己。

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才是对固有经验和思维分析的前提。

2、分析思维模式。

准备按照特定思维行事之前,要加上环境变量再考虑特定思维。

3、创新精神。

创新就是在特有经验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着市场因素的不断变换,而改变自己思维方法。

【启示】

导致毛毛虫效应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却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无论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犯毛毛虫似的错误,不能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只有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心理学 xl.10psychology.com)…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