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朋辈心理辅导的起源与发展

最新国内朋辈心理辅导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说明。20 世纪 70 年代香港各高校开始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刚开始,将“Psychological counseling”译为心理辅导,当时主要侧重的是协助同学认识、接纳自己,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勇敢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等。后来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台湾的各级学校心理辅导体系已逐步建立,但是专业心理人员力量还是很不充足,因此半专业辅导者和朋辈心理辅导者慢慢被纳入辅导体系中。而中国内地高校心理辅导起步比较晚,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成立了第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机构。截止到 2009 年,全国已经有超过 60%的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中国心理辅导的发展路径大致有以下 4 个方面:1、朋辈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的引入 2、学生社团的兴起 3、以学生和社会问题为主,刚开始最多是为学校日常学生管理提供佐证 4、危机干预工作得到重视。

(2)国内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在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始于陈国海和刘勇编辑的《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版算是我国开始关注、研究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山之作。随后孙炳海和孙怡在 2003 年开始公开发表此类学术论文,从此,国内朋辈心理辅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纵观各种研究,我国研究最多的是有关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如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以及其实效性研究等,在实践中的研究更多关注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如浙江大学刘玉玲和冯萍研究的“金字塔”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以及楼栋式心理咨询等。各大高校也相应的在实践探索式的运用朋辈心理辅导这种模式,组建“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委员—寝室长—个人”这种全方位的心理辅导模式,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个体朋辈心理辅导和团体辅导以及更加多样化的辅导模式等,除此之外,还有有关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模式等一系列的研究。

总之,我国关于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也日渐趋于多样化、完整化、系统化,但是也需要看到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还是有些粗糙,有待提高和完善。虽然说我国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初见成效,特别是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实践上,但是由于发展、探索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可能会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还不够高,特别是专业素养,需要有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还有待规范和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开展的重视度还不是很高,据调查很多可能是名存实亡的状态,学生没有真正感受或者接受到这方面的辅导,有的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还是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作用。以上这些大都是在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实践中所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以及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