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吃的催眠治疗方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口吃就是俗称的“结巴子”,是语言表达障碍的一种,在人群中占有一定比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先天性口吃者极少,主要出心理因素或其他因素引起。引起口吃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儿时遭受恐惧和惊吓后,造成精神紧张所致;二是模仿形成的语言习惯。因此,口吃主要靠心理治疗。
某男,26岁,大学毕业,因为口吃影响到找工作。经人介绍前来咨询。在交谈中了解到,来访者5岁以前语言表达正常,上小学经常受到一帮同学的欺负和殴打,回家以后又受到家长的责骂,渐渐地形成口吃,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
根据弗格伊德的“童年经验”理论不难看出,来访者是一个典型的心因性(继发性) 口吃病人,口吃的原因就是童年的精神创伤。上小学时只有5岁的他,经常受到一帮同学的欺负殴打,在心理已经遭受伤害的情况下,回家后不仅得不到家长的安慰和保护,反而还受到责骂,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会使其感到非常的无助和恐惧,这在其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严重的阴影甚至伤痕。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心理压力使一个几岁的儿童不堪重负,心理疾患也就在所难免,并以口吃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表层上讲,该患者的口吃是因为心理紧张而产生的语速和发音结构的变化,但从深层次分析,口吃是一种代偿机制,是其心理防御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讲,患者的L1吃是其在遭到威胁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武器”,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长大以后,尽管其“恶劣”、受伤害的环境不复存在,但是病理根源并没有消除,即童年创伤仍遗留在了无意识里,因此口吃依然存在,并逐渐成为一种语言习惯。达仅靠药物或本人的主观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借助于心理治疗和催眠术。通过一个疗程的催眠治疗,该患者的口吃现象奇迹般地消失了,恢复了较好的语言状态,不多久就找到工作。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