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催眠程度的级别与检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有关理论认为,人群中约有70%—80%的可以被催眠,其中只有25%的人能达到深度催眠。当然,这仅仅只是有关人士的估计,是一种相对说法。究竟有多少人能进人催眠状态或深度催眠状态,这不仅受制于被催眠者的感受性,而且受制于催眠师的催眠技巧。对于有高超技艺的催眠师而言,被催眠者进人催眠状态或深催眠状态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那么,怎样才能判定被催眠者是否进入催眠状态或者到了什么程度呢?通常判断的特征指标是:意识状态是否清晰,记忆力是否完整,感知觉是否异化,随意运动是否丧失等四个方面。例如,可做这样的暗示:“你的眼皮已经放松,睁不开了,你的全身软弱无力,手臂也抬不动了。”如果被催眠者的眼睛眨动而睁不开,或者想抬手臂而抬不起来,说明他已经进入催眠状态,否则,就说明没有进入催眠状态。这种情况下,必须从头开始催眠暗示。
催眠的程度分为三个级别:
1.浅度催眠。表现为被催眠者处于肌肉松弛的舒适状态。意识集中,呼吸平缓,全身松软,不想动,感到无力睁开眼睛,感到舒适,轻松。但保持着随意运动功能。催眠解除后,能记起催眠中发生的一切事情。
2.中度催眠。表现为被催眠者意识消失,潜意识出现(通过幻想测定来判断是否出现潜意识),随意运动功能部分消失,躯体感知觉反应迟缓。解除催眠后,能部分记起催眠中发生的事情。
3.深度催眠。表现为被催眠者随意运动功能完全消失,躯体感知觉消失,出现梦游状态,听不见催眠语言以外的其他任何声音,失去批判性,对催眠师的指令言听计从(不过,一般情况下,对违反社会道德、法律和有伤其自尊心的指令会予以抵制)。解除催眠后,对催眠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均不能回忆。深度催眠状态下,可表现出“人桥”、“定身术”等特异现象。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