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的前世今生

最新催眠术的前世今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催眠术古已有之,经过了西方多位精神科大师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但催眠术从诞生起就招致非议和滥用,在神秘的气氛中发展,并不断遭遇误解。

古代东方是催眠术的发源地。印度婆罗门教的“打坐”、佛教的“坐禅”和古埃及神庙的祭司们祛病法门,是最早的带有类似催眠特征的行为。古埃及与希腊神庙中的祭司们也为信徒使用类似催眠的方法治病。公元前400到100年之间,罗马及希腊的人们到神庙中接受催眠以治疗各种疾病。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城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白居易的《长恨歌》后半部分展示的其实就是催眠后的效果,临邛道士对唐玄宗用的正是催眠术,老道士的仙术正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祭神、扶乩。周穆王时期,就有方士可投身水火、移动贯穿金石,被视为神人。

魔术使医生发现催眠术

欧洲是真正使催眠术走上现代科学道路的发祥地。18世纪,催眠术开始被有意识地使用。在医学上则最早应用于精神医学。

200多年前,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奥地利医生麦斯默(Mesmer)公开使用“麦斯默术”治病,被医学界称为催眠术的鼻祖。

1775年的某天,麦斯默看到一位街头魔术师用磁石在表演一项魔术。魔术师宣称,可以让磁石依照他的指示,把一位观众给吸过来并且触碰到那位观众。魔术师成功了。医生也产生灵感,推出了“动物磁气说”理论,宣称:宇宙之中充满一种磁气,一切生物都依赖磁气的养育,人的病症也可利用磁气的力量得以消除,康复如初。

麦斯默的理论没有得到维也纳的承认,于是他来到巴黎,把理论付诸实践。他找来一个大金属桶,桶内放入药品和金属,病人握住从桶内伸出的金属“磁棒”,或使之触及患病部位。麦斯默在病人中间穿梭,触及病人的患病部位,同时暗示他们:一种强大的磁气正通过你的身体,所到之处疾病很快会痊愈。病人很快进入了忘记自我的临界状态,有人还出现了痉挛和昏睡现象,不久奇迹发生,病人真的痊愈了。整个巴黎城为之轰动,上流社会的妇女交口称赞“麦斯默术”,甚至连法国皇后也热衷于其中。

麦斯默术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法兰西科学院组织了专家组对其进行考察,结论宣布麦斯默术是江湖骗术,毫无科学根据。路易十六将之赶出了法国。麦斯默术开始成为异端邪说。

布莱德为催眠术正名

提起麦斯默对19世纪的医生而言是一种耻辱,但麦斯默治疗病人过程中引发的催眠状态引起了英国医生布莱德(Braid)的注意。布莱德观摩了一位医生利用麦斯默的方法为病人治疗,这让他发现了真正起治疗作用的催眠现象,他发现患者做眼睛检查,盯着亮光看时就进入了麦斯默状态。

布莱德认为催眠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类睡眠状态而非磁的原因,是视神经疲劳后引起的,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只不过是被催眠者的眼睛凝视时间长,或者思想、观念上的凝注诱发的状态,关键就在暗示。

为此,他根据希腊文hypnos(催眠)创造了英语单词hypnotism(催眠术)。布莱德还发明了一种发光的小器械,病人集中精力凝视此发光物,医生就可以顺利进行暗示诱导,这就是今天催眠术界广为使用的催眠球。

布莱德关于催眠的文献被翻译成165种语言及方言。他被认为是现代催眠术的创始人,是尝试对催眠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第一人。之后,许多人沿用布莱德的思路研究如何改进催眠技巧,进而又出现一些不同的催眠方式。

弗洛伊德用催眠术治病

到了19世纪70年代,也就是催眠术在法国被取缔100年之后,巴黎出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神经精神科医生查科(Charcot),他被誉为现代神经病学的创始人。他在12位癔症患者身上做催眠试验,结论催眠只适用于神经过敏和精神不平衡的人。

然而正常人也能被催眠的实例轻易就推翻了他的结论。南希大学教授伯恩罕姆(Bernheim)认为,催眠是暗示的结果,催眠依赖于暗示,而暗示是普遍的心理现象,所以催眠不是病症。

争论引出了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他是查科教授在巴黎最好的学生之一。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开了一间心理诊所,同时开始着迷于催眠术研究。并在治愈了几个罕见的病例后声名鹊起,其中的一例就是艾米夫人。艾米夫人在丈夫死后患上各种各样的精神病症。

弗洛伊德开始用的是催眠暗示治疗艾米夫人,在催眠状态下与艾米夫人谈话,引出了艾米夫人一连串的童年经历。在弗洛伊德的暗示下,艾米夫人说出了一个又一个引起她恐惧的事件源头,症状随即好转。

弗洛伊德通过治疗发现了存在于艾米夫人身上的两个自我,即人们今天说的公开的意识和隐藏的潜意识,在弗洛伊德这项最伟大的发现之中,催眠给了他最大的启迪。

有英国学者认为精神分析和催眠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弗洛伊德的理论假设都是基于催眠而提出来的。事实上,弗洛伊德一直在使用催眠术,只是他所用的诱导方式不同,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精神分析不过是一种暗示。

催眠术可助寻找前世?

1956年,美国一位业余研究催眠现象者伯恩斯坦(Bernstein)推出了《寻找布莱蒂·墨菲》(The Search for Bridey Murphy)一书,并在报刊上连载,被翻译成20多个国家的语言,出售了数万张录音唱片。

此书主要叙述了催眠术,并引用了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催眠术中年龄退行的方法诱发了受术者回忆起自己的前世,把病人引回到了前世以至更久远年代的记忆中。并在后来的考证中发现,受术者的回忆极其可信。

伯恩斯坦对美国社交界28岁名女人鲁斯·西蒙斯施行了年龄退回的催眠术,西蒙斯自言自语说生于1798年爱尔兰的克谷,她叫布莱蒂.墨菲,父亲是律师,名叫单肯·玛菲,母亲是凯斯琳,哥哥是单肯,弟弟在她四岁时就死了。后来嫁到伯而浮士德街。丈夫叫约瑟夫·马加西,任教于克因斯大学。她说出了结婚当天花马车经过的地方、结婚典礼的情况、当时的风俗习惯、当时钱币的种类、爱尔兰古老的祈祷习惯、老歌、昔日的方言等等。

前后6次试验,西蒙斯都说了同样具体的话。她说的那些情况存在于100多年前的爱尔兰,而她出生在美国,一次也没去过爱尔兰。后来爱尔兰组织了调查委员会,调查结果是:很多的人名、地名、烟草公司、方言、风俗习惯等等,皆相符合。于是舆论大哗,美国与加拿大的30多种报纸都对调查的结果做了详细报道。

自此后,催眠术和转世轮回的研究遂成为当时全美的风向。后来又陆续出现了多起经由催眠产生的对前世的回忆,转世轮回的可能性成为热门话题。60年代后,《寻找布莱蒂.墨菲》带动起全世界的催眠术热潮。

临床医学上的妙用

催眠成为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时的催眠除了被应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之外,还与传统医疗配合,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妇产科、皮肤科、麻醉科、牙科等各方面,甚至用于侦破领域,戒除瘾症上(协助戒烟戒毒),并被证实有效。

在麻醉药未发明之前,催眠曾经作为麻醉手段让病人催眠减少痛苦。在妇产科和牙科方面的最大作用就是无痛分娩和无痛拔牙。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感觉被转移,忽视了疼痛的存在。

将催眠使用在临床医学上是1955年由英国医学协会开始的,紧接着,1958年美国医学协会、牙科学会也开始将催眠应用到临床上,并设立了实验催眠学和临床催眠学的资格考试。今天,世界催眠组织已经统一了催眠师应有的准则与操作原则,美国心理学会对催眠师的资格申请也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通过者寥寥无几。

中国是在20世纪初期由一个叫鲍芳洲的学者引入催眠知识,并在今天被应用在各种临床医学上,但目前采用此疗法的医院有限。

目前,探索前世的催眠术在欧美、台湾、香港等地盛行,也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催眠大师,开设心理催眠诊所,甚至还像学英语一样成立培训部,教授催眠课程。

据称,台湾每年学习催眠术的学员有2000多人,催眠已经和算命、心理治疗、SPA等混在一起,成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之一。此外,中国内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心理系也开始了催眠方面的研究。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