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用于心理干预 催眠克服坏习惯

最新催眠用于心理干预 催眠克服坏习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通常,酗酒、过度吸食吗啡、香烟,诸如此类 的坏习惯,只要病人愿意,都可以通过催眠得到显 著的缓解。操作方法很简单。首先,主试给被试催眠,当被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后,暗示他在醒来 后,他会对自己习惯性食用的东西感到极度恶心, 如果他再度食用这些东西,他将感到恶心或出现其 他不适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受试者能被催眠,结果就会像暗示那样发生;但除非患者自己渴 望戒掉这个积习,否则这种恶心反应很快就会渐渐 消失,而他又会回到从前那个样子。

科克医生遇到过数不胜数的此类病例,他曾在 自己那本关于催眠术的书中做了详细的记录。其 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例取得了治疗的成功,有些甚至是完胜,而在其他一些病例中,由于患者在精神上缺乏毅力,他也有失败得很彻底的。他的结论似乎是:在道德劝说方面,催眠也许可以起到非常 有效的协助作用,但是,毕竟性格才是戒除积习的一个主要动因。通常,对吗啡的依赖是由医生在一 段时间里的处方需要而导致的,而且这种习惯差不 多都是在不自觉之间养成的,并受制于这些药物内 在的生理影响。但一般而言,通过恰当的暗示,这类病人的状况仍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儿童身上的坏习惯亦是如此。$欠弱的性格可以 被坚强的个性所影响,其间,催眠可以在精神上起 到协助作用。这里,性格又一次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

詹姆斯.R.科克医生在其《催眠术》一书中,将大量笔墨都集中在叙述催眠术在医学实践中的使 用上。欲知精彩详情,读者不妨参考一下原著。催眠术的医疗价值自从人们发现催眠现象以来,除去大众娱乐和江湖骗术的流行,催眠术更多地被用在了医学方 面,尤其是用在解决人们一些跟心理有关的疾病方 面。

在对催眠术的应用研究中,科学研究者发现, 催眠术对于多种神经症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 抑郁症、恐惧症、疑心症、食欲缺乏等等。而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生理疾病也有不错的效果,像性 心理障碍、慢性胃炎、癫痫等等。对儿童行为障碍 中,催眠术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部分地改善了儿童多动症、咬指甲、儿童退缩行为等不良习惯和疾病。

作为一门为东方先知们首先应用的古老学科, 催眠术在改善人们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得到的应用尤其广泛。我们知道,印度、中国等地的传统秘术,比如瑜伽状态,与催眠术有着某种天 然的联系。事实上,在对催眠术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效应。因此,催眠术也类似这些传统医学 方法一样,可以对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干预,从而激发人们的内在能力,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

就目前看,催眠术可以在如下等方面发挥作用:

1. 建立信心;

2. 消除睡眠困扰;

4. 克服学习困难;

5. 消除或改善慢性病的状态,使人们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6. 克服种种不良习惯;

7 . 解除情感或肉体的创痛。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