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催眠诱导失败的原因,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来访者/被试同意接受催眠,甚至于迫切希望通过催眠来解除痛苦,但不能顺利进入催眠状态。这样的情形多半出现在一些理性思维比较发达的来访者身上。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中心性途径与周围性途径。采用中心性途径者其思维填密,现实检验性更强,对外来的信息更容易采取评判的态度,侧重理智,而忽视体验,整个催眠过程中不断进行内部对话,因而较难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吉利根曾经接待过两个这样的案例,并且非常有意思的是两位来访者均是心理学工作者:第一位患有顽固性失眠的实验心理学家,尽管失眠的痛苦强烈驱使他接受过几次催眠治疗,但无一次成功,甚至感受性测查的结果为“0”,吉利根分析发现,诱导失败主要是因为来访者每次催眠治疗时都强烈地希望“掌控”:下一步将进行什么,利用什么原理?为什么这样?等等;另一位则是临床心理学家,常常能够应用催眠来帮助其来访者,但是对方却从来没有过催眠体验,他认为“催眠不过是‘欺骗’来访者的”,这样,在整个催眠过程中,“骗”的感觉与“精明”的自我认知相冲突,从而引发不断的内部对话,阻碍其顺利进入催眠。
实际上,诱导失败现象在实验催眠中更常见,招募来的被试,有相当一部分是好奇的,他们对催眠有强烈的兴趣,尤其是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被试,他们参与实验,往往是想增加有关催眠的体验,在催眠过程中,不断以己有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自己的体验,其注意力奔忙于体验与理性思维之间,结果体验了较浅的催眠,如僵住与运动不能,却不能进入更深.的催眠,比如知觉、记忆改变的体验。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