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心情效应”减少催眠阻力

最新利用“好心情效应”减少催眠阻力,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现象,即是“好心情效应”,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会显得更有说服力。因此,催眠暗示所虚拟的情境应是积极、愉悦的。

艾里克森一再强调应让来访者尽可能地体验积极情绪,而不是努力挖掘其创伤史。他指出,尽管来访者的困惑可能源于创伤,但千万不要贸然探寻。这是催眠与精神分析的重要不同之处。这一点反应到具体的技术层面,即是“锚(anchor)”与回溯技术。设定“锚”的时候,让来访者体验某种强烈的情绪(通常是积极的),然后与某个动作或者暗示联结起来。唤醒来访者后,只要出现这个动作或者暗示,即可诱导该积极情绪及其伴随的行为。

回溯技术,则让来访者退回到之前的某个高兴、惬意的场景。开心的记忆为来访者从创伤中恢复提供能量与支持,因为它暗示着,过去存在着美好,美好的事物是当前困境的背景,困境是容易克服的!在支持性的暗示中,来访者会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时机,来体验、述说、克服创伤,这比直接地“挖掘”、意识化创伤史受到更少的阻力。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