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会拒绝催眠?

最新为什么有些人会拒绝催眠?,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拒绝催眠有两种具体的情形。一种情形是拒绝接受催眠,来访者/被试对催眠已有先入的认识,由于影视、文学、传说等非正式途径因素的影响,这些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这会导致他们担心自己的意识被人控制、隐私被泄漏,担心人身与财物的安全而拒绝催眠。目前国内部分媒体还在劝说公众拒绝接受催眠,也是这个方面的原因;另一种情形则是要挑战催眠而拒绝被催眠,部分来访者对催眠本身持怀疑态度,期望挑战施术的催眠师,他们将从成功挑战催眠中获得满足。表面上他们要求接受催眠,要求体验催眠,实际上却坚决拒绝催眠,拒绝卷入指导语所暗示的音像,甚至想尽办法挑战、对抗催眠师的暗示,在催眠演示的场合下这种情况尤其多见。

第一种情况多是社会将催眠神秘化的结果,通过催眠前的晤谈去神秘化,建立催眠师与来访者之间和谐的催眠关系可减少阻抗与冲突。一方面可以收集来访者相关资料,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评估,另一方面,则可以适当形式向来访者/被试解释催眠反应与催眠体验,Elman学派甚至让来访者在Pre-talk中体验简短的催眠过程。尽管如此临床中仍常常可见到具体情况适用于催眠治疗,但来访者本人拒绝催眠的案例,此时应当将“冲突”作为一种阻抗加以分析。Oravitz即报告这样一个案例:某女性以性侵害后的应激障碍(PTSD)来咨询,咨询师试图借助催眠来帮助她回忆有关细节,追查冒犯者,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咨询师与来访者就此与来访者反复探讨,最终发现,来访者原“属意”于冒犯者,并可能有“引诱”的行为,她并不想让冒犯者受到法律的制裁,整个的咨询焦点与方向为之发生了大幅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冲突最终转换成为咨询成功的突破,因此催眠冲突并不总是治疗的障碍,应合理地对待之。

第二种情况可能较第一种更容易识别,但处理起来难度往往更大。米尔顿.艾里克森即反复提到这样的现象:好些来访者来挑战其权威,凤凰城就有两个这样的医生,他们都是催眠高手,但对艾里克森的催眠技术持怀疑的态度,结果艾里克森对诱导了他们整整一晚上,也未能让他们成功地进催眠状态。在一些工作坊或者其它催眠演示的场合,这样的现象也会经常出现。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