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催眠副作用会发生吗?,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来访者/被试同意接受催眠,并体验催眠师暗示的意像与情境,却在催眠过程中或者催眠结束后出现不适症状。不适可以持续数分钟,也可能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Heap报告的一则案例,一场催眠秀后一位男性被试当晚即显著性的性活动异常,随后四年内持续出现的性兴奋及性对象异常。不适类型可以是轻微的头晕、肢体僵硬,也可以是哭叫与歇斯底里,甚至是新出现的精神障碍(Wagstaff2000)。
实际上,副作用确实是临床催眠师们经常面对的问题,Leoit等对2500名美国催眠协会会员发出问卷调查,在回复的866份问卷中,有301份提到“非正常反应”;Judd等调查了1086名澳大利亚催眠协会会员,在202份有效问卷中,88份问卷提到催眠副作用问题。实验催眠方面的情形也大体类似,Hilgard及Newman等报告,220名被试中有5%出现催眠副作用。甚至仅作感受性测试这样的标准化诱导也会出现副作用,Hilgard报道120名斯坦福大学催眠感受性量表感受性测定的被试有31%出现不适,其中16%为一过性,而15%的催眠副作用可能会持续超过1小时;Crawfoul&Hilgard则报道,接受HGSHS哈佛催眠易感性分组量表团体感受性测试的被试中有5%可能会出现催眠副作用。舞台催眠则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副作用问题,并且后果可能相对更严重。Echterling &Eerling等报道,105名催眠秀被试有33%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而Wagstaff等则报告说,英国目前因催眠引发的诉讼案例,均与催眠秀相关。最后1988年,MacHovec综述了86篇有关催眠副作用的文献(其中50%文献为临床应用方面,25%与实验研究相关,25%与舞台催眠相关),结果发现,在临床与实验研究条件下,大约有7%的被试会出现中—重度的催眠副作用,而在舞台催眠的较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则可能达到15%。
催眠副作用的表现多样,各有一定的发生比例。较常出现的有焦虑、恐慌、抑郁(约占9.63%,),头痛、恶心、眩晕(4.98%)甚至哭叫、歇斯底里(2.99%)、过分依赖,及加速病情发展。对自催眠的副作用,目前尚缺乏相关报道,但如果将中国气功,尤其是静气功视作自催眠的话,则自催眠的副作用比例也不会低,因为国内有关气功偏差的报道也不在少数,并且气功偏差的副作用也会相对严重。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