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分析的可靠性问题

最新笔迹分析的可靠性问题,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笔迹学家一直在试图让人们相信,笔迹可以作为测量人格和能力及其它心理特征的有效工具。

在Saudek(1929)的研究中,一些失去右手的人,用左手甚至脚或嘴来写字。Saudek发现,不管使用哪组肌肉,个人的书写总是基本相同的。Preyer(1928)的实验,右利手的成人被训练用左手写字,也得到同样结论。可以说,不同肌肉部部位的书写,都反映着同一个“脑迹”(brain-writing)。Land(1924)认为,这为事实证明,作为人格的显现,书写比测验更具优越性。

确实,自然书写比测验提供的资料更少人为性,且便于分析。而且,由于书写可以从容地进行研究,它就比难于捕捉和记录的面部表情、姿势、步态更有利。

人格特点表现于书写,可以由笔压、书写时间、肌肉紧张变化及其它心理生理指标来测验,这里指的是书写时的动态变化。笔迹形成后的分析和比较,有赖视觉判断的精确与否,当然也采用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Saudek在其研究中就利用了显微镜、压力板、移动相机。但是,如何把笔迹与书写者的原本人格特点建立直接的联系,这还是心理学和笔迹学中不易克服的一个难题。笔迹和书写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除非有合理的理论框架可以说明笔迹代表的人格特征如何,否则完成笔迹学的科学化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高尚仁(1986)也说,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书写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只能确定“字如其人”的观点,却无法对“人如其字”提出可靠的论证,故认为笔迹学“迄今还难登上科学殿堂”。比内则在八十多年前就预言“笔迹学是门未来科学(futuresclence)”。

笔迹诊断和笔迹分析的信度和效度常引起人们的争论,目前的研究结果有支持性的(Galbraith,D.,&Wilson,D.,1964;Keinan,G.etal,1984;SudanoRossetti,E.,1981),也有反对的(Furnham,A.etal,1987;Ben-Shakhar,etal1986;Lester,D.,etal,1977)。Allpert,G.W.(1933)把这些归咎于笔迹学所使用的非科学化、非标准化的术语,认为在笔迹分析中常出现自相矛盾的措辞,以及含混不清的解释。

面对一些批评,有些笔迹学家反驳道,书写研究比实验心理学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正如有的精神病学家不喜欢用标准化测验的方法来探查人格倾向一样,笔迹学家对细微模式的研究也未采用客观的探查(detection)。还有人坚持认为,,书写中所显露的许多意义只有在未来才能被证明是确实的、有效的,因为书写者的有些倾向目前尚处于潜在状态而只能被笔迹学家发现。

不过,笔迹研究中的格式塔方法倒是颇有意义的。雅曼就曾认为,笔迹学对于书写细节的研究,就象读诗时对字母的研究。他确信,书写是一种“整体的和谐”。而有些对笔迹学持怀疑态度的心理学家,总想找到书写的独特细节和独特的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因而他们的实验常得不到积极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想达到最合适的效度,就必须对整体的书写和整体的人格进行比较研究,这也正是当代笔迹学家在进行笔迹分析时总要强烈的一点。

随着笔迹评估在人事选拔中应用越来越广,提高笔迹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就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Rafaeli,A.,&Drory,A.,(1988)提出了三条途径:(1)对成功的笔迹学家的实践进行调查分析,(2)对书写中的预测性特征进行认同(identify),(3)发展预测和标准量表。当然,这几种途径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还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加以检验。

虽然很多笔迹学家都或多或少地依赖对书写的整体直觉印象,但现在看来,比较成功的做法常要运用手的实际运动的分析,速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其它一些对动作过程的直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因此,法律的、教育的、精神病学方面的研究者,以及心理学家自身,他们对于书写心理学的研究,就成了科学笔迹学发展的很必要的一部分。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