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弹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LazaruS和 Folkman认为,应激是个体对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是否超出自身能力资源以及是否危及自身康宁状态的主观评价的结果。认知评价是影响应激反应类别和强度的重要因素。面对相同的应激源,不同性格倾向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评价,并贯穿于应激应对过程始终,从而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也有学者认为决定心理反应的不是客观环境刺激,而是个体对环境刺激的主观评估。Mrazek首次提出心理弹性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应激反应被个体对环境的评价所影响,个体通过个人能力去经历一个赋予意义并融合新体验到其信念系统的过程。研究证明,高心理弹性个体面对生活应激时,往往将生活中的变化看作是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能够赋予事物变化以成长意义而非威胁,大量使用如内控点、亲社会行为和共情这些有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他们具有积极的自我图像,并显示对未来非常乐观。这种认知评价风格有利于个体对应激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乐观是属于个体信念系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大量研究表明,乐观与心理健康关联密切。乐观对身心康宁状态的有益影响也得到验证,乐观和积极的健康结果相联系,可能导致人们更适应地应对应激。研究显示,无论在诸如大学入学到在空难创伤所在地工作的应激源下,乐观都与更好的心理适应相联系。。乐观对心理困扰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在Armatalle和Baldwin的研究中,乐观的个体报告更少的心理困扰症状。Andersson的研究也发现,乐观的人一般对未来有积极的期待,在有压力的情境中有较少的心理困扰。Baldwin等人对非裔美国大学生的研究显示,乐观者感知较少的压力。
一些关于情境适应的研究检验了在可控应激源情境下,乐观和积极适应结果、更少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如大学适应、大学学期末的适应和高危妊娠情境适应,乐观主义者在减少心理困扰和增进情境适应上有一个直接的效应。Aspinwall和 Taylor(1992)的研究测量了大学第一学期新生的康宁状态。结果显示,更大的乐观和更低数量的心理困扰相关。Scheier和Carver拓展了这一研究,他们发现,大学第一学期后,乐观的学生更多地发展出社会支持,有较少的压力和抑郁症状。Mclntosh等人对新生儿加强看护病房(NICU)母亲的研究发现,乐观能够促进母亲的产后适应,而且乐观和心理困扰直接相关。在其婴孩住院和出院第一个月期间,乐观的母亲体验到更少的身心困扰。
Block等人 (1980)的研究证明了在健康问题情境下的心理弹性和乐观的关系,高心理弹性个体具有适应的灵活性,具有在不同应激条件下运用不同认知和情绪过程的能力。Bon的研究发现,高心理弹性个体比较其他经历相同创伤事件的个体,表达较少消极情绪和更多积极情绪。心理弹性和乐观得分高的个体,报告更少的感知到的压力。
一些研究还验证了与乐观联系紧密的积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Fredrickson等人以大学生为被试,采取实验生理学方法证明了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和自我复原之间的中介作用。Anthony等人(2006)分别以丧偶中年女性和普通老年人为被试,采用生活压力反应日记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也发现积极情绪能够对人们发现压力事件的积极意义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达到压力复原,积极情绪在压力复原和压力反应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