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因素与犯罪

最新第三章 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一、家庭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起点,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的小社会环境。家庭在儿童生活中起着最初的和最深刻的影响,对个人社会意识的形成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大量资料表明,个体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与不良家庭影响有密切关系。与犯罪有关系的不良家庭因素主要有:

⑴家庭结构的缺陷

⑵家庭状况

⑶家庭人际关系

⑷不轨家庭

⑸养育的缺陷

⑹有精神障碍者的家庭。

上述各种家庭因素与个体犯罪有密切关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根据犯罪综合动因论,个体犯罪乃主体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学校

学校是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按统治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合格人材的教育活动群体,又是具有复杂的多种人际关系的群体。因此,学校对其成员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学校这一小社会环境状况如何,对其成员的影响至关重要,有些学校成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影响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有:

⑴ 育内容的缺陷

⑵ 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偏差

⑶ 人际关系的障碍

⑷ 学校管理的缺陷。

三、犯罪团伙

在共同犯罪中三人或三人以上纠合在一起,组成团伙或帮伙。经常进行共同犯罪活动;在认识上趋于一致硝情感上相互依附,在行为上统一行动,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内部结构的非持久性的犯罪群体。团伙犯罪的主要特点是:纠合性和结伙性,广泛性和蔓延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腐蚀性和隅朽性。犯罪团伙的成员多以青少年为主。

四、犯罪的文化环境因素

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包括实物、科技、教育,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种复合体。一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犯罪有复杂的影响。不良的文化环境,有增加和刺激犯罪的作用;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起到抑制和减少犯罪的作用。

五、犯罪的迷信因素

既指相信星占、卜卦、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的信仰或崇拜,属不良的意识形态因素范畴。迷信与犯罪关系密切。

六、犯罪的时间因素

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时间与犯罪心理的形成员无必然联系,但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所影响。时间因素包括实施犯罪的时刻和日期。

七、犯罪的季节因素

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季节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必然的依存关系。它只有同人们的习惯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上述主体因素与主体外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个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