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反思,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一)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贡献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特别是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立场和研究法则的批判和解构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诚然,科学心理学崇尚实证主义、追求精确、客观地了解和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向使近代心理学从思辨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许多人类心理发展的事实和规律,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主义的科学心理学秉承了机械论、简约论和还原论的世界观,从而将心理学禁锢在狭小的实验室天地里,由此限制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视野,阻碍了心理学的全面发展。后现代主义对这种以人为机器的物化的研究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心理学对人的低级心理过程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在动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反射、感觉等说明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性的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他们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思维、创造性、人际关系、共存意识、价值观念和心灵体验等高级心理,心理学应尽快与伦理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接轨,使心理学能成为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导人的发展的活生生的科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情景有更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科学心理学的批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它以包容、悦纳、开放的胸襟和视野,从后现代科学和文化中汲取营养成分,重新审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姑且不论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单从这些努力和尝试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的一整套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为打破科学主义心理学僵化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二)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困惑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作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者的姿态出现的,目前只是某些持相近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汇集起来的一种思潮。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与后现代哲学观、后现代艺术观相似,充满着矛盾和混乱,即使是后现代心理学的开拓者们的观点和主张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他们以“将婴儿和脏水一同泼掉的方式来抨击、摧毁、消解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体系,似走上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归路” 。事实上, 心理学的后现代主义取向虽然反对经验主义,但在证明自身的观点时所体现的方法论仍然是经验主义的,既反对经验主义的同时实践着经验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由部分不满经验主义的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所组成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现代主义的历史大背景中。”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的冲击更多地体现在对心理学学科新的思索维度和研究视角,体现了在后现代社会中心理学发展的时代精神。正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史密斯所说“, 后现代主义只能在心理学的人文领域等边缘地带发挥作用,而在核心的自然科学领域则毫无市场。后现代主义对自然科学范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冲击,其破坏了来之不容易的现代心理学共同体所建立的基本信念”。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整体的、多元的、社会文化历史的、艺术的、跨文化的、应用的研究取向在心理学家中间确实有极大的诱惑力,但它只是套用了后现代哲学、后现代艺术的概念和术语于心理学中,自身并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和研究策略,更多的是依靠在“安乐椅上的幻想”对科学心理学进行思辨的解构和批判,似又回到了科学心理学之前的哲学思辨心理学的老路上,这同样无助于心理学科的长远发展。看来,要使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更大程度地发挥其“生力军”的巨大作用,需经现代心理学的土壤找到其发展的突破口,以便重新开启心理学研究的门扉。
(三) 心理学发展的突破口———本土心理学
尽管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后现代思潮的理解歧义颇多,但均主张非中心化、差异性及多元化。这就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发端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正是对后现代化思潮的一种回应。因为自心理学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欧美中心倾向,特别是美国心理学更以其实证方法之科学性而成为世界心理学的中心并以世界其他各国心理学发展的楷模之身份自居。本土心理学( IndigeousPsychology) 是对这种“文化帝国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的欧美心理学特别是美国心理学的有力反击,它认为,任何心理学的研究不能脱去文化的外衣,不同的文化背景将产生不同的心理行为与心理生活体验,从根本上说,心理学的涵义是文化意义。心理行为与心理生活是文化的函数。基于这样的设想,本土心理学强调在心理学研究中注入本土文化的因素,重点研究本土文化中特有的心理现象、心理生活。本土心理学作为新的研究取向,已在许多国家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和基本观点为本土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的契机。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强调的解释学视野为本土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使心理学第一次将研究的主客体结合起来,抛弃了本质论和实体论的观点,为研究注入了现实性和真实性。本土心理学不是寻访历史概念,而是阐释当代人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理解个体现实的心理生活,它直入人的内心,着眼于人的直观经验,看重局部的、边缘的、有用的、本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注重研究作为“历史性的存在”和“流动的融合”的个体的自我理解与体验。已有的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如墨西哥本土心理学将墨西哥人的人格发展、对人性的认识以及男性化、女性化作为研究重点,日本人的固有意识、中国的本土心理学所论及的人情、缘、报恩和孝道、印度本土心理学所涉及的幸福概念、公正和超然态度等主题都体现了这种意向性的存在。这正符合后现代心理学对人类高级、复杂心理生活的关注。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都倾向于将心理学看作是人文社会科学,它们的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策略以及所依赖的哲学底蕴都反映出明显的人文取向。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所提倡的“问题中心”而非“方法中心”和多元文化论的观点促进了本土心理学从普遍性(etic) 研究策略向特殊性(emic) 研究策略方向的转变,现象学的、质化的、本土性(indigenous) 的等多元的方法成为本土心理学家的最爱。当然“, 本土心理学应该避免用研究方法来约束自身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研究,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启示” 。
总之,后现代心理学以其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建构,敏锐地观察到了传统心理学“只用现象的不变性和恒常性来解释现象”的画地为牢的狭隘研究模式,而采用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实用取向和经验取向的研究模式,力主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研究策略的叙事化、阐释式、建构式、解构式。这些都直接启发了本土心理学家对本国家或本民族文化的敏感性,更加关注心理和行为的生态效度,并从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中汲取研究模式、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上的营养成分,构建出根植于靶文化( Target cult ure) 之中的本土心理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可以说,本土心理学作为当前心理学发展的潮流,既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发扬和应用,更是心理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它有助于透析传统科学心理学面对当代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困境时的无奈与僵化,并为探讨和描述异质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找到新的出路。应该说,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心理学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