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的成长背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在十九世纪以前,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几乎完全是哲学家和神学家的事情,人们关于人类心理现象的研究和描述,一直是在哲学关于自我和人类心智反思的怀抱中成长的。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以后,科学家逐渐接手哲学家的工作,尤其是冯特开创科学心理学以来对人类行为的相关研究,其导致各种心理学理论的相继出现。
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毫无疑问包括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以其为首的心理学“第三思潮” 自1954年在美国开始逐渐兴起,其标志是《动机与人格》的首次发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其作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前身,虽然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对人类认识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致命缺陷,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式地继承并发展了这两大理论体系,其开创了对行为研究的全新方式。
二十世纪中叶,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兴起,大致二十世纪后半叶为国人了解并受重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界,而且在其他多个相关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心理学方面,马斯洛打破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思潮的统治地位,开创了关于人性理解的全新理论;在企业管理界,继泰勒的“经济人”和霍桑的“社会人”关于组织员工的假设后,马斯洛进一步提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此外,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在心理咨询、教育教学、女性维权等众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大致上可以说,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基本上围绕着如何理解灵魂、心灵、心理的本质而展开的。自现代心理学诞生至今,精祌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这三大思潮自始至终都在围绕这个问题展 探究。如果说弗洛伊德从“意识”层而诠释人性,华生从“行为”角度解读人性,那么可以说马斯洛是从“动机” 开始研究人性的!在《动机与人格》(第二版) 头 “Preface to motivfc-ition theory” 中,马斯洛即鲜明指出:“In this chapeter'platitudinous. These I feel need reemphasis."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中叶,“自我实现”在马斯洛的相关文献中首次出现,并在其后代表作《动机与人格》中进一步明确了这一主题。如今,“自我实现” 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观念。纵观整个思想史的发展,虽然马斯洛并不是提出“自我实现”概念的第一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积极理智与消极理智的区别出发,认为积极理智是不死的灵魂,控制人的欲望与需求,引导道德意志达到合乎模范的行为,他被认为是自我实现论的先驱),但是其对于此概念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灵魂世界亟待找到一种新的精神寄托,马斯洛的基本思想从中发育。
无论是“动机”还是“自我实现”,在马斯洛那依旧是围绕如何理解灵魂、心灵、心理的本质而展开的。马斯洛极力批判19世纪以来心理学的实证生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其认为:科学研究解决的是机制问题,然而在这个机制过程中,却有一个科学研究始终无法解释的经验问题。尤其面对人性问题时,我们不得不屯愤自己的研究方法。马斯洛是一个勇敢且伟大的开拓者,TF是其对于心理研究方法和人性本真而目的全新探索,其深深影响了人类发展的思想世界。
英国著名作家柯林.威尔森曾评论说:“马斯洛去世已有四分之一多世纪的时间了,他的名誉和声望至今都没有任何下降的迹象。在我看来,他的学说和理论的重要价值属于未来的时代。”毫无疑问,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Abranham H. Maslow: 1890-1970)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心理学家之一,而且其个人基本思想与个人生活背景始终精密相连。因此,我们首先了解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背景(个人成长背景、社会现实背景、哲学思想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马斯洛的一生交织于光明与黑暗之中,如芝加哥大学教授雷德曼所言:身体健壮、思维活跃,马斯洛充满着力量和智慧,其思想对二十世纪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马斯洛的一生充满阳光,因为各种苦难时时与他为伴。
1980年4月1日,马斯洛在纽约市(美国)的一个偏远郊区出生,其父母均是移民美国的犹太人。马斯洛的父亲整天忙于生计,没有精力关注家人情感,而马斯洛的母亲则对他百般折磨,令其只能忍气吞声。总的来说,一方面马斯洛对父爱的缺失感到痛苦,另一方面马斯洛对其母亲无比憎恨,其童年充满孤独、羞怯和压抑。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洛的母亲是一个十足的宗教徒,其经常以“上帝会惩罚你”来威胁马斯洛,并对马斯洛所做几乎一切否定态度,甚至对其人生报以轻践的态度。因此,马斯洛对其母亲有着难以释怀的仇恨,其后来写道“我的生活哲学,创立理论的整个取向,以及所有的研究,却都可以从憎恶和反感她所喜欢的每件事情中找到根源。”、此观之,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本取向与其母亲的教养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此外,对母亲的憎恨以及对父爱的缺失,加之其犹太籍身份,马斯洛成为了所居住地的唯一犹太男孩,其经常遭受非犹太人的各种歧视和攻击,因此其童年几乎以书为伴,图书馆自然成立马斯洛的“童年避难所”。那段“突好”的光,马斯洛在读书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因而为其FI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2年1月,布鲁克林的男子高中向马斯洛发出录取通知,这所中学的硬软条件在当地首屈一指。男子高中的大多数学生,从血统上讲是第一代美籍犹太人,大多出生于靠体力劳动谋生的欧洲移民家庭,这些家庭的父母有一个共同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靠头脑,而不是体力去谋生。因此,年轻的马斯洛发现男子高中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地方。在高中的这几年里,马斯洛积极涉猎各种学科书籍以及参与各种社交活动。马斯洛开始喜欢上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此外,厄普顿.辛克莱的著作引起了马斯洛对现实社会及人类道德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贝莎.古德曼(马斯洛的表妹)在这个时候来到男子高中,13岁的贝莎只比马斯洛小1岁。要知道马斯洛几乎不和女性伙伴交流,然而美丽善良、充满智慧的贝莎这次深深打动马斯洛,因此其下定决心和她进一步发展感情,其每逢周末都会去贝莎家拜访。孤独、羞怯、IE抑的生活培养了马斯洛早熟的性格,加上马斯洛的不懈努力,其20岁便与贝莎结婚成家,并在其后一同前往威斯康辛大学深造。他写道:“生命对我而言,似乎从我结婚并转学到威斯康里大学时,总算真正开始。”`
1928年9月,以教育水平和学术氛著称的威斯康里大学向马斯洛抛出了橄榄枝,虽然其在这里得以继续自己的学习研究,但是直到硕士毕业,马斯洛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因此,在撰写博士论文时,马斯洛觉得十分沮丧。直到1931年,马斯洛成为心理学家哈洛的研究助手之后,其情况出现了重大的转机。马斯洛在哈洛的指导下,其开始对猴子的行为进行研究,不久其便在猴子的支配权和性行为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后,马斯洛撰写《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并且顺利获得大学学位。毫无疑问,马斯洛的工作成果大致基于猴子的相关研究。马斯洛曾经说道,我深深喜爱着我的研究对象,一大群活蹦乱跳的猴子,它们使我达到了莫名的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它们更使我找到了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方向。猴子行为的不断研究使马斯洛信:既然动物似乎具有一种内在发展的动力机制,那么人类也一定具有某种4?此类似的行为机制。基于这种类推,这一认识开启了马斯洛研究人性的新窗口。
与此同时,行为主义的思想流行欧美,马斯洛山最初最大的崇拜者逐渐成为最后最大的批判者,发生这种巨大变化原因主要在于其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幼小个体的成长几乎完全否定了行文主义的观点。总而言之,马斯洛发现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具有本质不同的行为机制,行为主义的做法是十分不恰当的。
1939年9月,希特勒发动二战,一战后人类短暂的和平再度破灭。作为主战场的欧美,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大批优秀的学者纷纷逃至美国,这也使得马斯洛有机会向这些世界顶级专家学习,甚至成为朋友。在这些人中,本尼迪克特和惠特海默给予马斯洛的帮助最大:一方面,前者作为著名人类文化学家,其促使马斯洛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行为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后者作为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其启马斯洛关于整体论的研究学习。同时,出于对两位导师的无比崇敬及对人类行为的无比好奇,马斯洛由此走上了 一条探索自我实现者的道路,其力图发展一个全新且完整的人类动机理论。
1951年6月,马斯洛开始在布兰迪大学任教工作,其在这里工作直到1969年。在这一时期,《动机与人格》和《存在心理学探索》相继完成,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马斯洛也毫无疑问地成为美国心理学界的领袖人物。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长时间身受病痛的折磨,马斯洛于1970年7月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从我的自我实现的研究对象那里,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超越性动机中所获甚多,他们的优点现在我也具有。”这是马斯洛生前最后一篇日记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几乎可以概括他的一生:马斯洛的一生是自我实现的一生,其一生鼓舞人心,值得所有人深刻学习和研究。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