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

最新当前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通过对我国与外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轨迹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我国犯罪心理学目前在理论体系建构、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定位等方面都陷入了困境。

首先,就理论体系建构而言,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既与国际学术界主流的研究脱节,也与心理学母学科的发展脱节。目前比较成形的本土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形式和内容上多数深受早期心灵学派心理学的影响,大量借鉴结构主义、人格理论以及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部分研究成果甚至受到心理哲学的影响,而对20世纪以来兴起的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诸多重要理论则缺乏深入的考察,具体表现为涉及宏观体系的理论著作往往只在特定章节对上述理论作些简单的介绍,而少有在涉及核心理论建构的章节出现对这些理论基本概念要素的应用。另外,对于心理学领域行为学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认知心理学为纽带与心灵学派出现融合的理论发展趋势缺乏反应。这种脱节表现为在国际学术交流上呈现的“单向反射”:虽然我国本土理论的发展已出现诸多“流派”争鸣的热闹局面,但是在当前国际主流犯罪学与行为学的学术交流中几乎听不到我国学者的声音。对于这种现象并不能理解为我国学术界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自主发展出一个独立并平行于西方国家的理论体系,因为如前所述,在我国本土的理论中处处可见外国早期理论的影子,只是由于没有站在当今国际主流理论发展的前沿而无法做出令国际社会认可的创新性贡献。其次,现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式制约了本土化研究的推陈出新。我国犯罪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深受刑法学、哲学学术传统的影响,重思辨与定性分析,轻实证与定量分析,导致一些本土学说的基本概念没有符合量化实证研究要求的测量操作化定义,难以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其效度与致罪因子系数。通过对我国一些知名学者提出的且受到广泛关注的犯罪心理学理论进行初步概念化评估可以发现,其体系内的各个核心概念定义模糊,缺乏可供量化评测的基本要件,且各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界定也不符合实证研究的基本原则。这就导致对这些理论无法进行实证性因果关系的量化验证。我国学者对本土各派学说的批判也大多是思辨式述评而鲜有量化证据分析。虽然有的理论的支持者或反对者宣称在一些对犯罪个体的调查研究中可以找到支持其观点的证据,但是其所列举的数据往往不具有满足实证研究基本要求的因果证明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乃是我国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本身接受的是法哲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对于实证研究方法缺乏认识,没有熟练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手段从事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实证研究的能力。最后,学科定位被边缘化且不符合国际主流的做法。从学科建设重视程度看,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未获得如犯罪社会学一样厚重稳固的学科地位。另外,虽然在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途径上曾出现过“心理学的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学的犯罪心理学”的分野,但是目前犯罪心理学被放在大法学专业框架下作为法律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学科发展客观上主要依附于社会学、刑法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公安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与国际犯罪心理学学科前沿的发展主要依托临床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同时与社会学建立广泛联系的主流做法迥异。这一学科定位的客观效果是使犯罪心理学置身于一个与其主流认识论哲学及研究范式格格不入的学术大环境之下。这一边缘化的定位既在宏观上限制了其理论发展的空间,又导致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得不到足够的具备心理学专业素质和实证研究技能的后备人才补充,因而对学科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极不好的影响。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