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型罪犯的心理特征

最新过失型罪犯的心理特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过失型罪犯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需要特征

1.做“清白人”的需要十分强烈。出于过失贝罪犯没有故意犯罪动机,所以,让他们与那些故意犯罪的罪犯同样被关在监狱坐牢,他们有—种委屈感,怕自己刑满释放后向别人解释不清,他们最强烈的需要就是还我“清白人”的身份,希逐把自己与故意犯罪者区别对待,也尽量回避与故意犯罪将的交往。

2.合理的常态需要较多。即使是故意犯罪者,也会有支配犯罪的某种不合理需要。而过失型罪犯的常态需要基本占领他们需要结构的全部。所以,服刑期间以合理的需要为主,不合理的需要较少。

(二)某些心理品质缺陷性特征

导致过失犯罪的主体心理因素不是品德卑劣,更不是不合理的需要,而是由于某些心理品质的缺陷:

1.注意品质较差。注意不稳定、不集中、注意分配或转移不够等。

2.自我意识不客观。过于自负或自信等。

3.职业意识较差。对工作不喜欢,没有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态度不积极等。

4.性格缺陷。责任心差、毛躁、草率、急躁、粗鲁、浮躁,情绪过于激动或冷漠等。

5.能力不足。例如,反应时间太长、感知觉不够灵敏和准确,记忆力差,工作能力差、技术不熟练等。

导致过失型罪犯犯罪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在他们的服刑中仍然延续,表现在服刑则学习和劳动效果上,有时还会出现同类错误。例如,非故意性出次产品、劳动质量差等。

(三)自我意识特征

1.内我悔恨的积极自我意识。过失型罪犯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给社会、给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感到强烈的震撼、恐惧和内疚。这种积极的自我意识支配他们认罪服法,以踏实的积极改造行为弥补自己的过失。

2.自我辩解的消极自我意识。有些过失型罪犯虽然认罪服法、自我悔恨,但在内心深处仍有较强的为白己辩解的愿望。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犯罪动机和目的,犯罪后果的发生完全是偶然,自己被判刑入狱完全是命中注定有“牢狱之灾”。有这种为自己辩解的消极自我意识的过失型罪犯,入监初期认罪不深刻,随着对法律的深刻理解,他们最终还是由衷地自我悔恨和探到地认罪。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