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为金融学及其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新兴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理论观点不同于传统的金融理论,他们研究了人的行为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因而引起了许多金融学家对其研究的兴趣。?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观点[HT]?
目前来看,传统的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上。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资产的价格是由各种实际因素来决定的,人的投资行为本身并不能导致资产价格的扭曲,因此资产定价是合理的。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人的投资行为本身可以导致资产价格扭曲,因此资产定价是不合理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Richard.H.Thaler(1999)认为,投资人认识的偏见和心理波动所引起的投资行为会引起资产定价的扭曲,因此从理论上讲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是不合理的。?
传统的金融理论在创造这一理论时提出了理性人假定这一说法,即市场中的投资者都是理性人,他们根据预期效应作出决策,并且对未来的预测准确无误。由此他们可以预见到资产的合理定价,其投资行为不是导致资产定价扭曲,而是使资产定价趋向合理。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市场中的投资人都是理性人的假定在现实中很难成立,那些不是理性人的投资人是无法预见到资产的合理定价的,在这种认识的偏差指导下,其投资行为必须会引起资产定价的扭曲,因此资产的定价也必然是不合理的。?
在具体论证其观点的过程中,行为金融学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定,即假定市场上有两种投资人,第一种人就是理性人,他们能像传统金融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能够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测;第二种人则是非理性人,这种人尽力作出好的投资决策但经常犯错误。其次再假定市场中有两种资产X和Y,它们价值相等但不可转换。最后假定非理性人认为X价值大于Y,而理性人认为它们的价值相等。那么什么情况下才可保证两种资产价格相等,即实现其合理定价呢??
根据传统的金融理论,是实现两种资产的价格相等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根本条件:第一,这个市场中不能够有太多的非理性人,即理性人人数要占优势;第二,市场必须允许没有交易成本的卖空交易;第三,只有理性人可以从事卖空交易,否则非理性人将在X和Y价格相等时选择卖空Y,这样就不会有均衡产生;第四,在未来某一时刻,公众将了解X与Y的真实比价关系;第五,理性人必须有足够深远的目光去掌握这个真实情况。显而易见,上述条件在现实中是很难满足的,也就是说两个资产的价格必然不相等,那么资产的定价也必然是不合理的。?
二、行为金融学的实证分析
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过程中,行为金融学派提出了大量的支持其理论观点的实例:?
第一,从市场成交量角度来看,根据传统的金融理论市场上的交易量应当是非常稀少的,因为交易双方都是充满理性的,买卖双方都会考虑对方是否有其未掌握的信息,这样一来交易就很难达成。但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要远远超过理论上的理想水平,这种现象是传统的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
第二,从资产价格变动性角度来看,根据传统的金融理论资产价格应当是稳定的,只有消息的影响才会带来价格的变化。但现实中股票和债券的价格是非常易变的,这种变化也无法用传统理论加以解释。?第三,从股息分配政策来看,根据传统理论,只要没有税收的影响,那么股息分配政策与资产价格是不相关的。但现实并不像理论上那么简单,美国的股息是征税的,并且税率超过了资本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每次股息的分配都会引发股价的波动,这种资产价格的波动也无法由传统理论加以解释。?
第四,从资产定价来看,在现实中支持其观点的例子也很多,行为金融学派的Rosenthan(1990)和Young(1990)以及Froot(1999)和Dabora(1999)都曾以英荷壳派石油公司的股价为例进行论述支持上述的论断。众所周知,英荷壳派石油公司其前身是皇家荷兰石油与壳派运输两个自成系统的公司,它们分别位于荷兰和英国,其形成则源于1907年的联盟,当时两家公司决定合并后按60/40的比例分享收益。其中皇家荷兰公司业务主要在荷兰和美国,并且其股票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而壳派运输的业务则主要在英国,其股票则是伦敦金融时报指数的成分股。根据传统金融理论,两个子公司的股票应按60/40的价格比来交易(在调整汇率后),但现实是两者的价格比比合理状态偏离35%,这种偏离我们用税收、交易费用之类的实际因素是无法解释的,显然这是由于投资人投资行为本身引发了这种资产定价的不合理状态。?
综上所述,行为金融学不但在理论观点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客观依据的。?
三、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资产定价方面,但从发展趋势看,行为金融学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首先,行为金融学可能在融合心理学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资产定价模型。目前美国学者Meir Statman(1999)则是走在这方面的最前端,他在将资产定价是非理性这一观点作为研究前提的基础上,正在研究一种既反映影响资产定价的实际因素又反映人的因素的模型,并研究投资人运用这种模型可能得到的好处。其次,行为金融学可能在公司金融领域取得突破。目前Jeremy Stein(1996)已经在研究公司如何在资产定价不合理时作出投资决策的问题。再次,行为金融学也可能在研究投资者个体投资行为方面取得进展。美国学者Ordean(1998)在通过对在线交易者和日常交易者资料研究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结论:相当多的投资者进行交易只是凭借经验进行,并常常过于自负。总之,对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进行预测是困难的,但其发展前景应当是乐观的。??
四、行为金融学理论观点的借鉴
行为金融学第一次将经济学与心理学溶合起来研究金融问题,拓展了金融研究的新领域。其理论观点对于我们分析认识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很有帮助。?
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正确认识曾发生在美国NASDAQ市场上的股份狂升现象。以互联网股票为例,相当多的专业人士包括华尔街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互联网股票的价格过于高估了,所谓的亚马逊、雅虎、美国在现之类的网络股内在价值只有其市场价值的一半,但实际情况与专家们的看法相反,互联网股票仍然狂升不止。那么如何解释这种高估呢?答案就是这些专家并不是那些作出投资决策的人,那些决策者由于认识能力上的偏差,主观的认定网络股仍未达到其合理定位,其投资行为引发了股价的飞涨,从而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均衡。这种非理性的均衡对美国市场的股票价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华乐街以及世界上其他类似的金融中心一致认为美国的股票市场有20%~30%的高估,但股价仍将持续上涨,因为市场中最大的投资者群体——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以及富有的个人认为股价并未高估,因而市场卖空的力量太少。但是根据行为金融学的观点,一旦投资者群体认定股价高估了,其采取的投资行为将导致股价的大幅下跌,从而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在实践中,美国股市中互联网股票先暴涨后暴跌,验证了这一观点。?
从另一方面讲,正确借鉴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于我们把握证券金融市场发展特点,实施监管很有帮助。长期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的资产价格背离公司收益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合理的资产价格,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参与者非理性化程度较重,由于认识的偏差和情绪的波动所带来的投资行为必然带来资产定价的非理性化。如何引导公众形成对市场的理性认识,减轻资产价格中不合理的成分,规避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将是摆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