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管理

最新群体心理与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

1.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人们彼此间有共同的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存在互相联系的有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体。基本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情感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2.群体的分类

A从群体是否实际存在的角度来划分: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B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来划分: 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C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来分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E群体的层次测定理论。

3.群体的规模

一个小型群体的规模应该多大,其成员的人数应有多少,这是社会心理学要研究的课题。这样的研究首先要确定小群体人数的下限和上限问题,即最少应为几个人和最多应为几个人的问题。群体规模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群体应为奇数还是偶数的问题 (抽象地对群体规模进行研究 )。研究不能作为指导的原则,群体规模应根据生产任务的性质确定,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4.群体的结构

群体的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群体成员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信念的结构,等等。所谓群体的结构就是指这些结构的有机结合。

国外研究群体结构的同质和异质问题——同质是指群体的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是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

二.群体动力

1.群体的规范

群体规范(group norms)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这些标准 。但群体的规范并不是规定其成员的一举一动,而是规定群体对其成员行为可以接受和不能容忍的范围。群体的规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规范是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的形成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2.群体的压力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conformity)。

在企业管理中应重视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3.群体决策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群体决策对于群体成员在价值观念、认知和工作动机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群体决策可以增强积极的价值观念;在认知方面,有利于提高随后的工作效率;在工作动机方面,群体决策增加了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管理者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性质,运用积极的群体决策方法,就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益。

4.群体的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既指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程度,又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群体的领导方式;外部的影响;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其他因素。

群体内聚力高,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有高的生产率呢?相反内聚力低,是不是就说明群体生产率低呢?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