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心理学的影响是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就广泛性而言, 这种影响遍及了西方各国的心理学界; 就深入性而言, 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包括知觉、人格、心理治疗、社会心理、文化心理等方面; 就持久性而言, 现象学从其创立之初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 而且今后还将会继续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
(一)现象学对20世纪60 年代以前的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1. 现象学与意动心理学
现象学与意动心理学二者可谓是相得益彰。这一方面表现在 胡塞尔的现象学受传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以意向性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分类为基础。可以说, 胡塞尔现象学的形成直接得益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另一方面, 胡塞尔的现象学又反过来影响和指导了意动心理学,加强了其哲学基础。他的意向性观念和自明性观念(心理事实的可证特性)均是对布伦塔诺思想的发展。在胡塞尔的影响下, 原来追随冯特的心理学家如麦塞尔、麦农、屈佩尔等转而偏向了意动心理学。
2. 格式塔取代构造主义: 现象学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变革
20世纪头20年, 格式塔以整体观彻底破除了构造主义学派的原子主义。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论, 现象学在这一变革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整体性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该学派认为, 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 感觉元素是抽象的产物, 而非直接观察的现象本身。苛勒主张对直接经验进行现象学的研究, 认为在应用现象学的方法之前, 我们决不能达到对事物先验本质的揭示; 考夫卡也主张心理学要以整体经验为研究对象。由此可见, 格式塔心理学是现象学方法的彻底化, 它的研究对象不再是感觉元素,而是现象经验。经验不负有任何前提, 是不偏不倚、毫无约束的中立经验。格式塔学派主张心理学家首先要如实描述经验, 然后解释经验。
其二, 现象学的内省法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解
事物整体意义的基本方法。它不同于冯特、铁钦纳的内省法。一方面, 现象学的内省法不排斥对象的意义和价值, 是对即刻、当前经验的如实描述, 不诉诸任何前提; 另一方面, 内省的经验是一个整体, 由人的意向性赋予经验以意义。
其三, 格式塔的实验现象学方法。斯图姆福是现象学实验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其实验现象学方法最直接的影响是促成了格式塔心理学实验现象学范式的产生。这种方法不拘泥于格式, 从问题出发, 与实证主义量化研究相比, 它更具有自由度、灵活性和人情味。如惠特海默的似动现象实验、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勒温的行动研究实验等。
3. 人本主义取代行为主义: 现象学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二次变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高举着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性本能决定论的大旗, 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登上了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舞台。它把现象学当作批判行为主义的武器,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重新回到意识经验中去, 并把研究重心放在整体的人、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人生意义上。其共同特征是: ( 1)注重经验着的人; ( 2)认为经验是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 ( 3)重视人的潜能并竭力促其发展, 强调人生的过程性。在这些观点中, 无不渗透着现象学的方法指导生活的哲学意义。
此外, 基于研究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又发展了具有现象学倾向的研究方法: ( 1) 整体分析法, 即马斯洛提出的研究人格的方法; ( 2)现象场方法, 是罗杰斯提出的一种对人的意识体验予以直接描述的方法, 是使人们获得主观私人世界的方法; ( 3)个体特征研究法, 是奥尔波特提出的一种研究人格特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力图以特质词来表征个体的自我现象域, 使主体的经验世界以词的方式得以显现, 词成了经验世界的 家!, 是现象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二)现象学对发展中的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之一,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且在心理学今后的发展中这种影响也会持久地存在着。目前, 一些心理学思潮或流派依然继续延续着以现象学作为其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也有一些研究取向开始突破原有思维框架的束缚, 借鉴和吸收现象学方法中的合理内涵, 为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
1. 现象学与心理学的第四势力--人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末, 马斯洛、萨蒂奇、格罗夫等人在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范式重新审视的基础之上, 形成、发展了心理学的第四势力--人心理学。虽然超个人心理学产生于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 借鉴并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 但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新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也必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现象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 在研究对象上, 超个人心理学仍将意识作为其研究对象。La joie 和Shap iro 于1992年提出了作为超个人心理学的 准确的和当代的定义: 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人性的最高潜能的研究,它承认、理解和实现人的精神、合一的意识以及意识的超越状态。此外, 超个人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人及其潜能的充分实现, 而且更加关注超越个人的经验和精神生活, 即将个人的生命与外部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的精神领域。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的态度, 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 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 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第二, 在研究内容上, 意识状态的转变和意识发展的模式是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方面, 意识状态转变的核心是其意识论, 这种意识论不同于传统的意识理论, 而是一种包含意识和潜意识在内的、分层的、有高低级之分的意识理论; 另一方面,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发展模式主张主客整合与统一。如维尔伯在他的意识谱模型和发展理论中, 指出意识的发展是逐步从较浅较窄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运动, 从更为分裂的状态向更为完整的状态的运动。
第三, 在研究方法上, 超个人心理学主张方法论的多元化, 持对象中心的立场, 方法为对象服务, 只要有助于解决超个人视野的问题, 无论定量的研究或定性的研究、客观的测量或主观的自我报告, 都可以采用。在方法论上, 超个人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 它向长期统治心理学研究的还原论提出了比人本主义更为彻底的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还原论贬低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 研究作为整体的经验本身, 强调动机的不同层次, 强调人的自由意志, 积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走向成长和自由的倾向视为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并没有完全放弃用生物学来解释人的立场,它所关心的个人层面本身就具有生物学的基础;而超个人心理学所关切的超越性层面是人性中离生物基础最远的领域, 因此超越论可以被视为还原论的另一个极端, 是与还原论具有平衡力量的一种立场。与还原论相反, 超越论不是试图将较高的人性层面降低为较低的层面, 而是试图将较低的层面提升到较高的层面。
2. 现象学与认知心理学中的生态学取向
现代认知心理学无论是信息加工取向还是联结主义取向均受实证主义的影响, 主张用模拟、实验和数量的方法说明心理过程。信息加工取向把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 联结主义取向则将认知过程类比为神经网络的整体活动, 二者均具有机械还原的倾向。而生态学取向的认知心理学则试图在方法论上调和实证主义和现象学的对立。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 在研究中生态学取向的认知心理学努力恢复心理学对象关于人性的整体性和认知的整体性, 重新关注更具现实性的认知现象, 使研究尽可能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 从而减少研究情境的人为性; 另一方面,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心理生活进行直观描述。生态学研究淡化理论假设、实验设计、心理机制的还原分析, 强调在现场中探索心理过程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注重对生活情境中认知现象的直觉、描述和解释。
总之, 在方法论体系上, 生态学取向的研究调和了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两大方法论的矛盾, 它既强调客观实证、数理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借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准实验设计), 又强调直觉的、自然描述的和现场的研究方法, 从而使两者的对立得到了缓和。
3. 现象学与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立足于对科学主义心理学批判与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心理学研究模式与理论体系的消解,试图去建构处于后现代境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研究途径与理论主张。尤其在方法论上, 后现代心理学以整体论、建构论、去客观化、或然论、定性研究取代科学心理学所遵循的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和定量研究, 在这一点上, 与现象学所倡导的研究方法不谋而合。由于上面已有关于现象学方法论涵义的论述, 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三)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
从诞生至今, 现象学已历经一个多世纪, 经受了时间的验证和实践的检验。作为一种方法论,现象学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展示出了自身的魅力, 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然而, 作为实证主义的对立面, 现象学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 辩证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现象学的基本思想和其方法论内涵。我们认为, 在西方心理学未来的发展中, 现象学方法论应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相融合, 因为作为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 实证主义和现象学都为心理学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虽然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心理学的研究, 但二者的相互对抗却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陈立先生曾说过, 要反对方法论的帝国主义, 因为作为一种 以人为本并能全面展现人之为人的一切特性的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的心理活动, 如果用某种方法来限制它, 势必会扼杀心理学的生机。在研究中只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可以破除门户之见、秉承 拿来主义的态度, 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 但这并不意味着方法多多益善, 因为方法毕竟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总之, 作为西方心理学方法论之一的现象学,其本身就是一门不断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思想科学, 它是永远开放的, 也是永远创新的, 它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取向, 并在西方心理学两种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从对立、冲突走向对话、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而必将成为在未来心理学发展中谋求心理学统合的中坚力量。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