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反射图式与认知结构理论

最新皮亚杰的反射图式与认知结构理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图式(schema) 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他可以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换言之,图式就是在同一活动中的各种重复和运用中保持共性的那个东西。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含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而结构就是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具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系统。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是无条件反射,一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逐渐丰富起来。例如,初生的婴儿无论碰到什么物体,婴儿都产生吸吮反射,此时,婴儿具有“吸吮的图式”。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的变化并复杂化,因而由最初遗传来的反射图式发展为多种图式的协调活动,儿童的心理水平也随之提高。初生的婴儿只有极少数且较为粗糙的图式,如吸吮、抓握、哭叫等等,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图式的种类逐渐增加,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开始从简单的图式到复杂的图式,从外部的行为图式到内部的思维图式,从无逻辑的图式到逻辑的图式。到具体运算阶段(7- 12 岁),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的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运算” (operation)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

图式发展的过程,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其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皮亚杰主张要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其一,是同化(assimilation),即个体以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过程。同化的直接结果是促进图式范围的扩大。其二,是顺应(accommodation),即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建立一个新的图式以容纳一个新鲜刺激的过程。顺应的直接结果是使图式产生质的变化,导致人的认知结构的发展。皮亚杰用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概念来说明主体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体在与环境的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扩大了主体的认知结构,适应了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就是认知上的适应。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图式(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作用。

皮亚杰的理论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他总结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不仅为主客体统一的思想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学依据,而且对主客互动的机制提出了完整的、系统的观点。但是,他的图式观也受到了很多质疑。首先,他的图式观被认为有生物学的倾向,重图式、轻反映,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实验心理学家们认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太模糊,太不明确,难以证明“图式”是否真的存在。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