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日 来源: 作者:
最新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在1951年提出,认知失调指某人在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息之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该理论认为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失调认知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失调的认知成分多于协调的认知成分,则认知失调的程度越大。
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此时,个体就会产生消除失调、缓解紧张的动机、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有4个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的矛盾、新旧经验相悖。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可能通过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还可以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不协调关系;另外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也可削减认知失调。失调具有激励力量,它推动你采取行动减弱不愉快的感受,失调的程度越大,减少失调的动机就越强。实验证明了认知失调在改变态度和行为方面所具有的威力。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