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能知觉到深度和距离吗?

最新婴儿能知觉到深度和距离吗?,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婴儿能判断距离、知觉深度吗?当埃莉诺·吉布森在大峡谷野餐时就思索着这个问题。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找出答案。她设计了一个叫作“视崖”的装置来进行测试。视崖可以分为深、浅两部分。顶侧或浅侧覆盖着黑白棋盘图案,上面盖有一块玻璃,玻璃水平延伸到视崖的深侧。视崖的深侧或底端,约低于浅侧一米,同样覆盖着棋盘图案。如果婴儿呆在浅侧的棋盘图案上,他可以探望深侧但不会跌下来,因为玻璃盖在整个装置上——“视崖”一词由此而来。对该装置的照明作了恰当安排,以减少玻璃的反光,保持陡峭悬崖的错觉。将婴儿放置在视崖的浅侧,让母亲站在另一测,鼓励婴儿爬过视崖。在1960年,埃莉诺·言布森和理查德·沃克发现,当婴儿刚会爬行时(大约为6个月大>,他们在测试中就表现出对视崖边界的认识,并明显倾向于待在视崖的浅侧。在所测试的一组孩子中,仅有8%的孩子敢于爬过视崖。用其它动物进行的研究表明,鸡、龟、鼠、山羊、绵羊、猪、猫、狗和猴子的幼仔一旦可以进行测试,就表现出深度知觉。以小鸡为例,它们在出生后第一天就有深度知觉。这些研究者得出结论说因为婴儿能看到一米深处的棋盘图案在大小上的变化,并通过运动视差——当婴儿转动头部时,视崖的深侧看起来比浅侧要移动得多些——他们大概才能知觉到落差。

用人类婴儿所做的视崖实验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与刚孵出的小鸡不同。所有婴儿测试前都己具有相当多的环境经验。因此本研究无法告诉我们深度知觉在多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一些研究者设计了研究更小婴儿的实验,特别探查他们对正在趋近的物体的反应。汤姆·鲍尔及其同事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真实物体向婴儿靠近。将两周大的婴儿置直立状态,记录他们的行为。鲍尔注意到婴儿在这种情境下的三种防御行为:睁大眼睛,缩头,将手上移到脸与趋近的物体之间(未观察到眨眼反应,事实上在这种情境下的眨眼反应要到8周左右的婴儿中才可能观察到)。

引发这种行为的线索可能多种多样:当物体趋近婴儿时,它被知觉为正在扩大(视网膜上的映像变大了);物体趋近时也可能造成空气流动,从而使婴儿意识到物体的运动。鲍尔得以证明,单只是空气流动并不能使婴儿产生上述的头、手运动;而仅对光学扩张图形所作的反应也不如自然情境中的反应强烈。

不过,鲍尔指出:1周大的婴儿就能够通过知觉光学扩张图形来感知距离,因此他们可能天生具有知觉距离的能力。他认为母亲在哺乳时如果“过分热情地”将胸部靠近婴儿,当胸部靠近婴儿的脸时,可能引起在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防御模式。因此他开玩笑地说,婴儿在刚出生时就面临着脸部被迅速靠近的物体触击的危险,所以,判断距离并采取躲避行动的需要在出生之初就已存在了。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