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比起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喧嚣,我们好像更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
网络上有人总结出孤独的十级量表,每一个都扎着独孤老铁的心:
但也的确有人,一个人也可以安然处之,并且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他们,拥有独处的能力。
什么是独处的能力?人格心理学家Burger[1]认为,独处是我们与他人没有社会互动。哪怕我们置身于人群中,但没有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时,也往往称为独处(Burger JM, 1995)。
我们常常将独处认为是孤僻的象征,但是心理学家Larson[2]认为,独处分为两种,非自愿独处和积极独处。
非自愿的独处,会给个体带来伤害,且常与强烈的寂寞感和痛苦有关;而积极独处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有益于心理健康(Larson RW,1990)。
积极独处,是一种人格特征,个体在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喜欢保留一些时间独处的行为倾向,是一种自主的积极选择。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独处不利于力量弱小的个体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存活,人类选择群居的方式和各类利他行为,都是为了提高整个种族的适应性,更有机会流传基因。因此,自主选择积极独处的人,往往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独自面对生活。
在心理咨询大师的眼中,独处的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马斯洛认为,积极独处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他们独处并享受孤独。客体关系学派的温尼科特也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个体具有独处能力的条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心理过程:
童年时期的分离—个体化任务完成,我们能够安心的独处;青少年时期完成自我认同,我们能够自信的独处;中年期具有繁衍感,我们能够自如的独处。独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在《孤独的城市》中写道:
生而为人,我们一直在亲密和自主的天平上不断倾斜,哪一种倾向都没有对错,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若你是party animal,也不愿你为了独处而孤独。若你正在独自一人,希望你早日找到专属支柱。若你在独处中快乐,那就享受自我接纳的瞬间。祝你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自己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