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日 来源: 作者:
最新心理压力的含义与产生阶段,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压力又叫应激,是指由于不良的刺激而引起的机体的不适应状态。而那些使人产生压力状态的事件,则被称为压力源。适当的心理压力对人来说是有益的,但压力太大或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人产生压力反应。
压力反应一般包括三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疲惫阶段警戒反应是压力反应的最初阶段。在警戒反应时,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同时也伴有紧张、恐惧、思维受阻、缺乏自信等心理上的变化。如果压力源在短时间内消失,或是通过自我调节,机体一般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压力源持续存在,或个体缺乏自我调控能力,警戒反应将会使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进一步加剧,进入第二阶段抵抗阶段。在抵抗阶段,机体将竭尽全力同紧张状态进行抗衡,试图恢复原有的正常状态。如果机体所做的努力失败,机体大量地消耗疲惫阶段。这时,机体已经耗费了大能量,就会进入最后阶段:量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再继续下去的话,机体便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