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学习心理心理障碍及调节方法,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心理障碍是不同的。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走神;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阶段完全相异,缺少了老师亦步亦趋的辅导,没有父母和教师的监督,主要靠自觉;学习目的也不像高中那么明确,就业的压力非常明显,外界的诱惑又特别的多。学习上遇到挫折是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难以接受的,因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则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里的学习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自己用起来可能收效甚微,因此,对于大学里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课程以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主,有的课程以培养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主,有的课程则需要死记硬背。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对学生成功心理因素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成功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有一些共同的因素,这些共同的因素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中国大学生具有参考价值。下面是陈福国根据一些资料归纳出来的10条“学习要诀”。
(1)注重过程而不必太在乎结果。学习是一种追求,需要明确努力的目标。不少学生很看重学习的得分结果而忽视了追求过程中的能力锻炼。成功的学生往往都很注重于如何把握进取的过程,把学习分数则看成是追求过程中的标记。
(2)不停留在多想,而更需要多写和多讲。善于思考固然是一种优点,但是停留在多想层面上的学生仍算不上成功。只有结合写作和表达方面的全面训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长久记忆,练就快速检索能力,培养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
(3)轻松地接纳,认真地对待。成功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一般都能首先认可、接纳困难,然后认真地设法应对困难。虽然不是最近以来所有的困难都能依靠个人的努力得以解决,但是许多学生却在刚遇上困难时就表现出惧怕和退缩,更谈不上是轻松地接纳困难,而始终与面对的困难保持距离。
(4)愿意并能够同大家合作,与大家分享。在学习环境中若能作为一名成员与大家合作,这实际上在合作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当别人取得成绩时,能通过分享他人的成功使自己获得喜悦,这将成为自我激励的一种持续的内在动力。
(5)坚持应有的自信。成功的学生都意识到在追求中需要合理的自信,只有对自己、对环境、对将来充满自信心,才能为了既定的目标而努力。那些用负面的眼光去评估自己、环境和将来的人容易背离成功。
(6)不要与自己过不去。那些追求绝对完美的学生看起来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但实际上总是把自己推向没完没了的应激状态,不仅心理压力沉重,而且也会因难以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有的学生为自己设定了许许多多条规,将自己拘禁在一个很局限的范围内,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压抑状态。
(7)认可自己的潜能,作出应尽的努力。学生需要重视对自己潜能的开发,因为挖掘潜能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成功的学生都懂得只有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潜能才能随之被激发和利用。
(8)认可自己的局限,懂得适可而止。学生成功的品格中认可自己的局限性也非常重要。他们并非异想天开,也不是狂妄自大,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明白存在的局限。他们在奋力拼搏的同时懂得如何适可而止,避免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超越自己以及客观环境允许范围之外的目标。
(9)与自己的优势接触。扬长避短一直是成功者的经验。只有当学生能够做到认可自己的优势的同时又能认真反复地去分析、接触和把握自己的优势,他们才能容易克服学习上的弊端而不断迈向成功。
(10)跟着喜悦的感觉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实现趋向”,它是促进体现个性和社会性的内在力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和经验。能够带来喜悦感觉的经验往往和学生自己的“自我实现趋向”有一致性,所以跟着喜悦的感觉走可以促使学生通往成功之路。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