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尊是一种心理体验

最新自尊是一种心理体验,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自尊这个词常被人挂在嘴边,究竟什么是自尊呢?其实自尊就是一种心理体验。

自尊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自我心理体验。心理学界一直很关注对自尊的研究,因为自尊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认识自尊对于避免焦虑有着重要意义。

自尊的心理品质是后天逐步培养起来的。儿童期是培养自尊心理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整整500次实验,来探究人的自我感和自尊的形成规律及其功能。其结论是:他人的期待,往往会导致相应对象变成期待的状态。可见,自尊是非常依赖外界影响的。一个人在儿童期,如果家长和老师用充满期待的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就有助于他培养自尊。一个人有了较高的自尊水平,以后就较容易表现出自觉、勤奋和认真的特质。

自尊既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也包含期待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重视。在文明社会,一个人的自尊心理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支持。但人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假如一个人的努力遇到局限,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遇到压力,人就会感到焦虑。尤其是时间一长,这个人的人格也容易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常常表现为尖刻和攻击性。有趣的是,当事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只要听说心理学界有这样的分析,当事人就会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来调整自己。这就是心理卫生普及的意义。

保持或恢复自尊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回避一下原来导致焦虑的空间,转而投入有意义、有爱、有建设性的事情中去。假如这已经是客观现实的话,就该承认自己的变化,承认自己的局限。用转移并替代的方式重新让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充实起来,自尊和自信就有可能获得新的平衡。

当然,保持自尊的方法很多,获取成功也许是最为基本的。[中国心理学家网]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