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年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

最新老年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老年病人有心理治疗的必要性,这是因为人到老年, 身体、心理两方面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在生理上, 各种器官逐渐衰退, 老年病伴随着各种慢性病,使之由健康人变成为忍受病痛的病人; 在心理上很容易造成负担, 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 作为一名医生, 一定要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 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治疗。

1 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

实践证明, 心理治疗能否取得很好的疗效, 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只有良好的医患关系, 才能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合作, 而且互相信任和亲密的医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 它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焦虑、紧张心理。首先要尊重老人。老年病人入院后, 象对待亲人一样对老人问寒问暖, 有意识地找他们谈心, 了解其离退休情况、个性特点、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如何, 给予相应的内心支持, 使他们充分地把消极不愉快的感情表现出来, 体验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感觉。其次, 耐心细致地进行疏导、引导老年人运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看待问题, 正确对待不良剌激, 消除心理冲突。最后, 在生活上给予相应的照顾, 处处方便老人, 使老人感到人情的温暖。

2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绝大多数老年人患几种甚至十几种老年病、慢性病。有的经过漫长的就医过程, 对恢复健康失去了信心;有的由于长期患病, 积累了众多的有关自身疾病的资料及五花八门的治疗手段。他们通常注意细节, 谨小慎微,产生对疾病严重性的过分担忧。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过程是不利的。临床医生如果注意到这一点,对其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给予耐心通俗的讲解, 使他们认识到这些疾病是可以缓解或治愈的。同时使他们明确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 促使其主动思考有利于疾病康复的生活方式,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举出几个患同种疾病、恢复很好的病例, 从侧面给予鼓励。做到这些,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人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3 开展老年教育,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 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从而战胜自卑感、落伍感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老年教育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充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 如教以拳术舞蹈、气功体操等。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精神有所寄托。而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无疑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人的心理状态既会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 也会影响其疾病过程。特别是针对老年病人, 临床医生如果能够结合心理治疗, 就会取得比单独用药更好的疗效, 真正使这些老年病人从心理上和身体上得到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