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引起肥胖的原因:心理因素,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但引起肥胖的心理原因却往往被忽视了。心理因素是如何引起肥胖的?
现在社会上由于生活条件提高,导致很多人都偏于肥胖。对大部分肥胖者来说,肥胖的原因是吃得过多。为什么会吃得多呢,其实引起肥胖的原因好多都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这样对他说:“吃得多的是乖孩子,吃完饭就带你去玩……”这些都在暗示孩子多吃点儿,吃得多就长得胖,而父母还在不停鼓励。另外,成年后如果其他欲求得不到满足,也就很可能以食欲来代替。对于慢性肥胖者,不管是在愤怒、害羞、恐惧、失落、惭愧、孤独还是悲伤的时候,他们都会吃较多的食物,结果吃得过多,肥胖成疾。心理学家还发现,—般人在情绪焦虑时是难以下咽的,而肥胖者在焦虑时却能增加食欲。
还有就是人们潜意识中的饥饿心理作怪。为什么贫困地区请客愈是讲排场,而愈是富裕地区愈是注意节俭?为什么暴发户总是喜欢大吃大唱?分析其深层心理动机,便是潜意识中对贫困、对饥饿的恐惧。古人谋食不易,在长期的饥饿之后,一旦获得食物,就尽量填饱肚子,作为储备。即使食物丰富的今大,这种“多吃储备”的文化倾向也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中。因此,从心理角度来看,节食乃是一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性的自我限制。肥胖者即使在节食已见效果的情况下, —旦遇到美食,其潜意识中仍会有“有机会就吃”的冲动。
肥胖者的进食行为,较多地受到外在刺激的影响。有学者指出,肥胖者不能区分饥饿与其他恐惧、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差异,他必须依赖外部线索引导进食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最终放弃了自己“完美”减肥计划的女性说:“我太懒了,不愿锻炼”或者“我的自制力差,不能坚持执行饮食控制计划”。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最终出现了她们“预想”的结果,即减肥失败了。
心理学家认为,许多人的减肥计划以失败而终,其根源在于消极的心理暗示。减肥的心理疗法就是要坚持积极的心理暗示,排除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减轻体重,体态变得轻盈起来。这种自信,是执行减肥计划必须具备的心理预期。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那些相信自己能达到减肥目标的人,比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多减掉了30%的重量。在实施减肥计划后,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控制。”“我的减肥计划一定能成功。”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有效促使我们充满兴趣地坚持进行单调的练习或忍受一些痛苦。而且我们要对自己在减肥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给予鼓励。实质上这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但千万不要往嘴里奖励食物。当面对美食诱惑时,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该吃多少就吃多少。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记住两个字——毅力。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