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防御机制表现形式

最新心理防御机制表现形式,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转移作用

转移作用是指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向另一方的心理防卫机制。如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回去朝同学或书本撒气。转移作用可使个体的消极情绪及时地发泄出去,减轻精神负担。但应该注意的是,转移的对象应是比较安全的且为大家所接受的。转移作用还表现为转移个体对当前情境的注意力,如不良情绪到来时,听听音乐、打打球,或找朋友聊聊天等。

(二)抵消作用

抵消作用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以消除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比如,由于某些原因误解了好朋友,伤害了对方,于是选择时机帮朋友买饭、打水或找借口给朋友送件礼物,以此来抵消内心的愧疚。抵消作用能使个体缓解心中的不安和内疚,有助于维持人际关系,但过分使用易给人以“自欺欺人”之嫌。

(三)补偿作用

补偿作用是指个体企图用各种方法来弥补因生理或心理缺陷而产生的不适感,从而减轻不适感的心理防卫机制。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为补偿作用补偿作用若运用得当,对维护自身

形象及抵御挫折是有好处的。比如有生理缺陷或相貌较丑的人,可以先天不足后天补,发奋努力追求新的目标,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感。

(四)合理化作用

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从而为自己求得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如“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合理化作用如运用得当,可以消除心理紧张,缓解挫折感,但运用过度会妨碍个体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五)压抑作用

压抑作用是指当个体的欲望、冲动无法满足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时有意识地去压抑、控制,想办法延期满足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比如,宿舍同学都在睡午觉,某同学戴耳机听音乐很是陶醉,特别想放声高歌一曲,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不应该的,于是打消这一念头。越是成熟、有修养的人越能自如地运用压抑作用,但有些人过分使用压抑作用,把本来无可非议的正常的欲望也压抑下去,以致于无法自由行动,成为一种病态。

(六)升华作用

升华作用是指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如受到失恋的打击后通过写诗、绘画等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升华作用能使心理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还能满足个体的创作与成就需要。

(七)幽默作用

当一个人处于难堪境地时,可使用幽默来化险为夷,或通过幽默来间接表达潜意识,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表达意愿、解决问题。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就是幽默作用。幽默作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人格发展成熟的人往往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幽默,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从而避免或减轻受挫感。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