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班主任通过各种方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等方面情况。通过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情况,请家长协助,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使用各种心理健康与性格调查表等,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业情况、兴趣爱好等内容。并进行科学测试,提供心理辅导的依据。了解学生行为正常及反常的表现,邀请心理医生咨询,科学地解释测试的结果。采用观察、聆听、谈话技术,充分了解学生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所表达的涵义,善于观察其外表现象,剖析内心世界。设立谈心日记,给学生一个宣泄烦恼的场所。
2)制订班级心理辅导计划。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后,就要制订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首先抓住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例如,对社交能力较差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学会交往。对于个别有问题学生,设立个案,写好他们的心理档案、谈话记录和跟踪记录。在班级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相互帮助。每学期制订的心理辅导计划都要在学期结束做好总结。制订的计划应尽量使计划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现健康的自我。
3)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训练。通过调查、测试和观察之后,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分析,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设立个案,写好个案跟踪记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在平等、尊重、理解、真诚的氛围中进行咨询。
人类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灵活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心理训练的实用性很强,训练中必须注意灵活性和针对性,切忌生搬硬套,机械刻板。否则,必然导致失败。心理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②心理训练应当重点突出,每次训练的问题都有所侧重。③心理训练应持之以恒。④心理训练要有详细的记录,提供及时反馈。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