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容易被误解的两个心理学常识

最新易被误解的两个心理学常识,心理保健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这是生活中两个真实的故事,它生动说明我们奉为圭臬的某些东西,很多是被曲解和误读的, 所以,及时予以匡正是必要的。

故事一: 刘大伯最近与老伴儿和女儿相处得极不和睦,娘儿俩谁都不愿意搭理他。而他被冷淡急了,仍旧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

原先刘大伯可不是这样的。他一向性格温和,从没与人吵架过。但他多年来活得一直都很憋屈,年轻时赚得少, 老了以后退休金低,前不久又因心血管疾病做了支架。怎么这么多倒霉的事情都让自己摊上了呢?一想到这些就让他寝食不安。一天在电视心理专家讲座上获知,把憋屈苦闷的负面情绪及时宣泄出来,才有益于健康,长期积郁迟早会酿成可怕疾病的。

于是乎, 刘大伯像变一个人似的随时发泄心中怒气, 从沉闷的羔羊一下成了暴怒的雄狮。主要发泄对象当然是自己的老伴儿和女儿了。得罪了自己的亲人后,他还振振有词,说这不是发脾气,是宣泄,是治病,免得积怨成疾。

心理学家认为, 情绪是有能量的, 需要一个空间去让这股能量得到表达和释放,就好比压力锅,如果里面的气体储存过多,超过一定的承受能力,就会爆炸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发泄要比压抑好。但宣泄要讲究场合和尺度,要学会健康的发泄。何为健康发泄呢? 也就是在不伤人、不伤己、不伤物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比如在无人的旷野大声唱歌,或是关着门自己独自倾诉等。

千万不能像刘大伯这样。这样虽然愤怒的能量是宣泄出来了, 但是却把这个负能量又传递给了其他人, 导致了紧张的人际关系,更得不偿失。

故事二: 快70岁的金爷爷不久前体检查出肺癌,使本不爱表达的老人变得更愁苦不堪。一天,在参加了一位抗癌明星的讲座后,金爷爷直接去图书大厦买回一些《蜡笔小新》和《神探柯南》的影碟,回家后一有空就播放欣赏。后来,他还有意参加街道大妈们的健身队,被人家婉拒后,又四处询问参加老年骑行队需要什么条件……几番折腾,险些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原来, 他听抗癌明星讲,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抵御疾患的最佳良药, 尤其是抗癌的首选。

这也是近年来心理学方面的一个最大夸大的宣传, 在很多人心目中乐观向上几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客观地讲, 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多体现在疾病预防方面,虽然对疾病的康复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它无法代替疾病的治疗手段。疾病的康复需要的是医疗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整体合作。在此过程中, 乐观积极的心态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而非决定性条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有良好的情绪、心态外, 还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在生理层面进行积极的治疗,才是疾病康复的根本所在。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保健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保健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