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力量-一切皆源于生命之初的信心

  鲍里斯·希鲁尔尼克(Boris Cyrulnik)

  精神病医生、心理治疗师、人类和动物行为学家、法国土伦大学的教授。希鲁尔尼克在整个欧洲领导着多个研究小组。

  ■ 《心理月刊》:您如何定义内心的力量?

  鲍里斯·希鲁尔尼克:我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渴望,让我们能够面对和超越存在的局限。它赋予我们强烈的生存欲望,使我们能够承受挫折、抛弃、丧失和缺失,即使困难重重也仍然能够组织好自己的生活。

  ■ 这种饥渴是由生理决定的吗?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所有心理的表现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关系、情感,还有基因和生理等。比如我们观察到:新生儿已经具有性格的萌芽,有的兴奋,有的贪睡,还有的明显胆怯。实际上,当孩子还在子宫里的时候,产前检查就已经可以发现多巴胺和羟色胺的分泌异常,它们是我们天然的欢欣剂,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但这种分泌还受到一些关系因素的影响: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缺少关爱和快乐之源,其分泌就会放缓;此时如果有人来帮助和照顾他/她,其分泌又会重回正轨。因此我们可以说,有2%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其精神力量的潜力就较低,因为他们遭到了抛弃。

  ■ 精神力量能够在后天不断获得吗?

  不能!它很容易受到生活中某些事件的影响而偏离轨道。这是一个持续整个人生的进程。此外,在心理学上,任何东西的获得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历史上,瑞士雇佣兵以坚韧著称,他们几乎参加了欧洲所有国家的军队,但当他们离开山区到达陌生的地区时,很容易陷入思乡和懈怠的情绪之中。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有过相同的体验:有几百名在堑壕战中表现出勇气和顽强的士兵,在被送到摩洛哥里弗地区作战之后,出现了心理崩溃的现象。他们变得忧郁而暴躁,当时的军医不懂得精神病的危害,一直以为他们遭到了某种“暴躁”寄生虫的袭击。

  ■ 转移到某个陌生的环境将对我们的心理力量造成威胁?

  背井离乡始终是一种创伤。一旦身处不熟悉的环境,我们就会感到危险。相反,当我们看到有人迁入自己的地区,则会展现出庇护者的一面。那些很好地解决了融入问题的团体首先决定放弃自己原有的领袖,然后在努力融入的同时,保留了对原籍地风俗、语言的骄傲和记忆。另外,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得到自己人和接纳地居民的情感支持。

  ■ 因此精神的力量得益于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说情感关系?

  确实如此。即使基因非常健康,任何人也不可能独自变得强大。

  如果遭到抛弃,又不能与其他生命取得联系,孩子肯定会死亡。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将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并不是一种突然就有的能力,它是在生命最初的10~12个月内逐渐形成的。而在这期间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得到关爱的孩子,将在自己的记忆中刻下令人心安的联系的印记,这种联系让他们能够去发现周围的环境,去面对身边的人。研究显示:65%的孩子在满周岁时拥有了这种能力:当母亲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大胆地在空间中探索;当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会出现短暂的恐慌,随后又能毫无焦虑地继续自己的探索活动。由于这些孩子的记忆中浸透了生命之初的信心,他们具有了精神的力量。

  ■ 那么产生这种信心的条件是什么?

  主要有两个:母亲的舒适感和父亲的存在,也就是一个男性第三者的存在。当母亲持续地感到惬意时,她会通过语言、眼神和抚摸,用一个感觉的“气泡”将孩子包裹起来,使孩子实现身心的统一。母亲照顾孩子的方式是富有趣味的,孩子受到了逗弄,他/她的感觉得到了刺激。但是,母亲只有在得到环境的支持时,才会持续地感到惬意。

  ■ 如果孩子的父母焦虑不安,对孩子的生活感到担心呢?

  一切都取决于他们表达焦虑的方式。如果焦虑是用一种“热”的方式,通过清晰的语言和响亮的声音表达出来,孩子会感到生活就在自己身边,他的发展就不会陷入危险。相反,如果焦虑是以一种沉默的、冷冰冰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的发展就会遭到抑制。

  ■ 对某个集体或整体的归属感,是不是也有利于精神能量的发展?

  是的,从儿童时期开始,孩子就不断累积应对事件的行为和反应的榜样。在传统的社会中,因为父母身边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和邻居,孩子们抵抗社会考验的能力明显更强。但当归属感非常有束缚力的时候,反而会变得非常有危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封闭在一种单一的思想当中,一旦世界观被打破,他们的内心就会崩塌。

  ■ 如何看待自信与精神能量之间的关系?

  自信是我们实现自我的“燃料”。自信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的大部分欲望。但是这种信心取决于一点,即是否足够早地获得了我刚才提到的安全的感情联系,正是这种联系让我们能够面对各种事件的发生。

  ■ 如何区分精神力量和狂妄自大,以及无所不能的感觉?

  狂妄,自以为刀枪不入、高人一等,并不是具有强大内心力量的标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揭示了一种严重的人格结构破坏和脆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人们不愿意承认或彻底否认的。

  ■ 人们经常指责梦想者逃避现实。有没有某种梦想和想象的力量?

  当然。在梦境中,我们能让自己幸福的欲望得到实现。梦想让我们能够将自己投射到未来,超越正在经历的挫折、死亡和分离,憧憬大雨过后的晴天。它们具有很强的建设意义,但一定要避免让梦想造成我们与现实之间的脱节。

  ■ 精神力量的标准难道不取决于社会的要求吗?

  正好相反。我属于的这一代人对精神力量的理解是:面对痛苦,坚韧不拔;面对困境,永不退缩。肌肉的力量、甚至粗暴曾经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主要标准。现在则正好相反,强有力是有能力、有本事在自己周围创造和编织一个网络的能力。各种统计证明了这一点:那些对生活有着强烈希望的人,更知道何去何从,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到合适的对话者。如今,力量主要体现在关系中。

  ■ 为什么有些人能更好地走出困境?

  想要拥有强大的内心,人们需要支持性的关系。鲍里斯·希鲁尔尼克的论文是一个耐心的现场研究工作的结晶。1980年代,他就开始通过观察生命早期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依恋,最终证实了情感对孩子的建设性意义一点不亚于食物。因此他的一部主要著作的名字就叫《情感食粮》。

  同时,希鲁尔尼克还对一个神秘的现象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在面对生活的考验时,有些人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走出困境?直到现在,心理学家们仍然更注重对创伤导致的破坏的研究。而希鲁尔尼克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他希望通过调查更好地了解“复原力”,也就是自我修复和重振旗鼓的内在机制。在《美妙的痛苦》和《丑小鸭》两本书中,他向我们提出了理解心理力量运行机制的另一条途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