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儿子2岁半时,我就开始想着给他找一个理想的幼儿园。经过一番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引起我的关注。
蒙式幼儿园:发展孩子的“内在生命力”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北师大幼儿园是中国较早引入蒙氏教育法的幼儿园,其他比较有名的还有孙瑞雪幼儿园、李跃儿巴学园等。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我和北师大幼儿园分园的史园长约见了一次。
史园长告诉我:意大利的学前教育大师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老师会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北师大幼儿园在全托班完全实施蒙氏教育法(比如混龄、运用蒙氏教具等),在普通日托班中渗透蒙氏教育方法。
我又问了很多妈妈。有一位女儿正在北师大幼儿园全托中班就读的妈妈告诉我,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的自主性比较强,缺点是孩子对于一些公共规范掌握比较少,缺乏自我约束。这样的孩子上了一般的小学以后,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力气来适应。另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女儿在北师大幼儿园全托班毕业以后,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完全跟不上,到二年级就明显有进步了。
听完这些说法后,我更是挠头,看来我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幼儿园。因为好几个朋友的推荐,我开始关注“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
艺术幼儿园:培养“手巧心灵”的孩子
我电话咨询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她告诉我,幼儿园的艺术教学面向全体孩子,使每个孩子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幼儿园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通过每天10分钟的视唱练耳,孩子能准确听辨出各种不同音符、和弦,一些大班孩子还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作曲。
实际情况是否就是这样?一位已经从这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的妈妈告诉我:“中国古话说的好,心灵手巧,其实是手巧心灵,接触音乐,用手指的灵活来培养大脑的发育。现在回头看,我觉得选择这所幼儿园是对的。
和儿子聊天,幼儿园留给他的印象大部分是美好的。儿子上小学后参加了学校的管乐班,他在音乐方面素质很强,增加了他的自信。而且,因为这是一所私立幼儿园,费用相对高昂,所以在对孩子的照顾上要精心很多。”
可是,这位妈妈也讲出这类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收费不菲。这会让很多妈妈打退堂鼓的。该怎么办呢?真是伤脑筋。这时,有同事给我推荐了“小橡树幼儿园”。
妈妈们办的幼儿园:以孩子为中心经过详细了解我才知道,这所幼儿园的创办人王甘,在创办这所幼儿园时的处境和我现在相似。她1998年回国,要给儿子当当找幼儿园,选来选去没有满意的。她决定不找了,自己开一个!
王甘办小橡树幼儿园,想为孩子创造一个真正以孩子为中心的,尊重孩子自主权的,最适宜成长的环境。小橡树坚持1:4的师生比例,经常举办和带孩子参与活动,吸引了一批拥有相同理念的家长。小橡树成立两年后,一半家长成为股东。一个妈妈的梦想变成了更多妈妈们的梦想。
这种教育思想和办园的实践,都很符合我的要求,但是,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它离我家非常远。这在幼儿园的选择上是很重要的因素。唉,看来不能考虑这所幼儿园了。
双语幼儿园:发展“多元智能”
我又去了解了“启明幼儿园”。这是一家双语幼儿园。主张放弃知识的灌输,而倾力于引发孩子终生不离的学习兴趣。启明幼儿园也吸收哈佛认知心理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教师关注每个孩子,找到孩子的优势智能,并以此带动其他潜能。在英语教学上,启明要求孩子在母语已有相应基础时逐渐加速英文的学习,教孩子学唱英语歌曲,背诵英语童诗,从而提高孩子对外语的兴趣,围绕幼儿日常生活让孩子灵活应用地道生活用语。
传统文化幼儿园:从小开始修身养性
我还关注到一所“大成经典幼儿教育园”。这所幼儿园以“推广世界文化精粹”为精神,孩子在这里要学习国学的《论语》、《道德经》、《弟子规》等,西方文化的《圣经》、《独立宣言》及莎士比亚名著等。号称让孩子在6岁前能轻松背诵中外经典名篇,识读上千个汉字,阅读100本书,听千首名曲、阅千幅名画并学会一门技艺,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还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对科学的兴趣。
听起来很有诱惑力,但是我也听到了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他们认为幼儿时期以教认字等为目的的教育,违反孩子成长特点,不是“早期开发”,而是“童年的摧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畏惧、挫折情绪,会厌学。
我的选择
这样多的教育方法,看得我眼花缭乱,越发不知如何是好。大多数幼儿园都在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却很少会说“为什么要教”,这是不是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呢?
或许,完美的幼儿园是不存在的吧?最后,我选了一个离家近,价格适中,以蒙式教法和传统教法相结合的幼儿园。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教育孩子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部分特色幼儿园网站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孙瑞雪教育机构:
李跃儿巴学园:
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
小橡树幼儿园:
启明双语幼儿园:
大成经典幼儿教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