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女儿今年才1岁,迷上了《天线宝宝》。听说在制作天线宝宝时,编剧、导演就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制作的。我也看了光盘,感觉没什么特别。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喜欢看那么简单的天线宝宝呢?(天津 王郡)
李子勋回复:
人们喜欢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猜度孩子,与人们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猜度别人的言行举止是一样的心理情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理解的东西,才能通过交流去理解别人。在人的关系层面,对别人的想象或认识是从自我的经历、体验、思维方式、审美、价值系统等内心积累中去提取的。为什么科幻片中外星人的形象可以千变万化,就是因为人类经验中没有。1岁的孩子当然会喜欢天线宝宝而不是林黛玉,原因正好是天线宝宝是孩子气的,语言是孩子气的,行为是孩子气的,故事情节也是孩子气的。人类或动物的审美有一种相似性法则,喜欢像自己的人。也因为这样的法则,猩猩喜欢猩猩,人喜欢人,生命的体系才不至于混乱。孩子喜欢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知道这一点,聪明的父母会用孩子理解的幼稚化的声音和表情去与孩子交流,这样的交流会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因为2岁以前的孩子智力是以直觉体验为中心来发展对世界的认知模型的。没有线形逻辑,没有准确的判断和推理,没有理性的思考,语言也不是孩子智力渴求的对象。此时,对自然万物的知觉能力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中心。研究天才人群你会发现,这一群人语言能力早期都不太好。正因为没有语言的限制,儿童对世界感觉系统维持着高度的敏锐。真正的智力是人类对存在的知觉能力,不是学到的科学知识。人的知觉是一种思维、分析、学习、模仿、创新的综合能力。孩子小时候,父母鼓励孩子对自然感兴趣,帮助孩子自己去探索新鲜事物是很重要的。
理性是由人类文化内化而致,幼稚才是人类在自然中真实的状态。像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他们的成就不是因为书读的多,而是他们保持着敏感的知觉能力和对事物盎然的兴趣。当我们过早给孩子成人化的语言、行为和电视节目时,这些能力就被磨损殆尽。要让孩子聪明,让2岁以下的孩子心智处在一种直觉的、丰富的、没有归类、没有定义的幼稚世界里,是重要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