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罗推尔

 

  一、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

  朱利安·罗推尔(1916— )1941年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并着手把米勒和多拉德提出的社会学习这一概念应用于临床领域、人格领域。他从托尔曼和勒温的理论中借用了很多概念,并把它们融合成一种新的理论观点。他还把赫尔的学习理论扩展到变态心理、儿童心理与社会心理的研究中去。他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构建其理论体系,并于1954年出版了《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一书。从60年代起,他开始探索着将其理论付诸实际应用,1972年出版了《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合着)。后来,他又把控制点和人际信任等抽象的人格变量引入他的理论中,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

  罗推尔对学习理论有两大发展,第一是尽管他不忽视由实验得来的关于动物学习的大量资料,但他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人身上。第二是他把研究重点由实验室转到了临床应用上。罗推尔所倡导的学习是社会行为学习而非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所关心的个体的学习,如一只老鼠、一条狗或一个儿童所进行的学习。他认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是从父母、教师和同事那里得来的。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很少研究独立的个体。他说:“行为的主要的、基本的模式是在社会情境中获得的。行为模式总是不可避免地同需要融合在一起,而需要的满足又必须通过其他人的中介作用。”

  (一)人格的基本结构

  罗推尔在其理论中采用了心理情境、行为潜能、期待和强化值四个基本概念或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来预测个体的行为。

  心理情境即反应着的个体所体验到的环境。类似于考夫卡的行为环境、勒温的生活空间和罗杰斯的现象场。罗推尔认为心理情境在预测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第一个主张为:行为是心理情境的一种功能,个体行为的发动取决于心理情境。他的第二个主张为:在分析行为时不必关心生理过程。第三个主张为:心理学应关心社会学习的研究。他认为社会学习是在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对社会刺激(家长的表扬与惩罚、老师的教育等)所做出的反应。他坚持认为人与动物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把由动物研究所归纳出的一些法则类推到人类行为上。

  行为潜能指的是任何一种特定的行为潜力。这种行为产生于追求某个具体的强化或一组强化有关的具体情境中。在此处,行为的含义有所扩展,既包括自动的行为动作,也包括认知活动、情绪反应和言语等。

  期待它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由于在某一具体的环境中做出了某种具体行为,而希望得到某种特殊的强化,这种期待与强化发生的可能性并不一定一致。罗推尔比较强调反馈的作用,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会随着期望值的提高而加强。反馈能强化期待,使个体实现最终的目标。他指出如果一个人形成了一种关于成功的类化的期待,自我评价会随之提高。罗推尔认为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要实现的预期目标,而不大取决于生理状态,他说:“所有由目标所决定的行为可以带来心理上的平衡、心理满足和安全感。”

  强化值罗推尔与赫尔、斯金纳一样,认为强化在行为中具有实质性意义和重要地位。他认为强化值是在每一种强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条件下,个体对任一强化发生的偏爱程度。比如一个儿童偶有关心他人的举动,受到表扬后,他关心、同情他人的倾向就会得到巩固。鉴于此,罗推尔认为成人可设计适当的强化手段来帮助少年儿童养成爱劳动、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等好的行为习惯。罗推尔还指出,尽管人们对强化的估价有重要的共同之处,然而各人对不同的强化还是有不同的估价的,因而喜爱的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强化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是否能分辨出何种行为以何种方式能获得奖励。

  (二)关于控制点的理论

  罗推尔经研究发现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是因人而异的。当一个人实现了欲求的目标,比如说考试取得了高分数,工作创了佳绩,事业有所突破等,他会自然而然地问自己成功源于何故?同理,如果一个人考场失利、工作受挫、前途渺茫时,他便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有的人将之归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特质或者技能,即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自身,而不能推诿于自身以外的原因;有的人则归咎于运气、机遇、命运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罗推尔称这种取舍机制为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它反映了一个人对行为结果的领悟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抑或消极被动的。

  1.两种控制点

  罗推尔将控制点分成两类:内在控制点和外在控制点。内在控制点意指一个人所得到的强化或惩罚是其自身所用手段、智谋或努力的结果;外在控制点则指一个人所受的强化和惩罚与自身无干,非自己所能左右和控制。

  罗推尔认为,人们对结果的归因“内外”有别。如果一个人接连在体育比赛中创佳绩,往往归于能力和奋斗使然;如果一个人玩扑克时抓了一手好牌则常常归于运气不错。当然,事情远非如此泾渭分明,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把结果归于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主要取决于其观点和态度。尽管从客观上讲结果产生的原因易于区分为内部的还是外在的,但是决定我们的控制点的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觉察这些原因,也就是说正是我们主观上的控制点影响我们如何去评价和行动。当两种人面对同一问题或境况时,由于控制点不同,将决定了他们必然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行为和做出不同的归因。

  2.两种控制点的差异

  罗推尔及其后来者的大量研究发现具有不同控制点的个体因对导致强化和惩罚的内在、外在因素的归因不同,行为上会表现出很多差异。研究表明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比具有外在控制点的个体更潜心追求知识、学习文化,因为他们认为应对自身的结果负责,知识的多少、文化素质的高低、成功机会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身努力的程度,他们还热衷于搜集资料和信息,以利于提高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和所获成绩往往高于具有外在控制点的个体;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更倾向于反抗社会压力,更不易于为别人所说服,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更具有自主性;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较少焦虑不安,并且患精神病变的比率少于具有外在控制点的个体。

  一般而言,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优势显得多一些,但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外在控制点的个体有更多的适应性。比如在个人有较少控制机会的前提下,具有外在控制点的个体更易于适应,表现得较为轻松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控制点并非一成不变,罗推尔曾指出,如同人的生活环境会发生变化一样,像控制点这样的类化的期待(Generalized Expectancies简称GE,指的是由一种情境产生的期待类推到另一种情境)是有可能变化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罗推尔的内外控制点研究对后来的动机归因理论影响很大。

  (三)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

  在研究中,罗推尔注意到除了控制点这一特殊的类化性期待之外,人际信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类化性期待。

  1.人际信任

  罗推尔认为人们对别人的言行是否可以信赖的类化性期待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期待着他人是可以依赖的、可靠的;而另外一些人则认定他人是不能相信、无法依靠的。这种类化性期待的形成取决于父母、教师、同伴和新闻媒体对诺言是该信守还是违背的看法和做法。

  罗推尔称这类化性期待为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意即“某一个体或团体对另一个体或团体的言词、诺言、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以信任的认同”。

  2.人际信任的作用

  罗推尔认为人际信任程度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或情境时,由于期待不同,将决定他们必然采取不同的方法。他研究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持不可知论、无神论或无信仰的人的人际信任程度高。他说:“很显然无宗教信仰的人对当今普遍为世人所接受的宗教都视而不见的话,那么他对别人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罗推尔指出人际信任程度与社会经济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来自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孩子一般来说人际信任程度高,而来自下层社会的孩子由于不满现状和当权者的利益,似乎没有理由去信任别人;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分值与父母的分值密切相关,这是由于为父母所信奉或支持的观点和态度很容易为自己的孩子所接纳造成的;罗推尔还发现人际信任程度与可靠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很少说谎或欺骗他人,也很少有偷窃行为。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一般生活幸福,易为他人喜欢和尊重,并且多半会给他人提供机会,对他人的权利和价值比较尊重;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很少有内心冲突、精神失常或顺应不良,他愿意结识朋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具有高信任感的个体易于轻信他人或上当受骗,他只相信那些没有更多的理由表明不值得相信的人或事。事实上,当情境变得含糊不清、真伪莫辨时,他并不比具有低信任感的个体易于受骗上当。相反,大量事实表明,具有低信任感的个体在贪心或私欲的驱使下易于成为他人精心设计的骗局的冤大头。

  除了上述三种比较重要的理论观点之外,罗推尔还对人格的发展、人的六种心理需要、适应不良者的特征、心理治疗的方法等问题进行过许多研究。

  (四)简评

  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有其特色,大致可归纳如下:他采用建构论的观点,着意发展一系列有预测效用的概念;他特别注意概念的精确性,力图使其所使用的概念含义明确;他对每一个概念都努力下一个操作定义,以便于实验验证;在其理论中既使用了动机性变量(强化),又使用了认知变量(期待),把两者有机地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之中;其理论强调的是行为表现而非行为的习得。有人干脆称他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为“社会行为表现论”。当然,这一点既是其理论的特色,也是其理论的缺陷。这一缺陷为在他稍后的班图拉所觉察并加以弥补。同时,他提出的人格的基本结构能否反映人格本身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因素的多维系统结构也还成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罗推尔在由传统行为主义向新的新行为主义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他的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如班图拉、米契尔等人运用了他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概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