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温·波林 [Edwin Garrigues Boring 1886.10.23-1968.07.01],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生于费城,逝于马萨诸塞州剑桥。
他曾在克拉克大学和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实验室主任。1928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2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 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金质奖章。《美国心理学》杂志的编辑和创建者之一,曾任《现代心理学》杂志的主编。
他于 1904 年进入康奈尔大学,1908 年获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到伯利恒钢铁公司铸造厂作见习生。由于他不喜欢这一工作,便转到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的摩拉维亚教区学校任科学和自然地理教师。1910 年,他重返康奈大学,徘徊于物理澌这的深造和心理学的研究之间。对于前者,他基础较好,而后者却是他的兴趣所在。但在作了 4 个月的物理学研究生后,他终究还是成了 E.B.铁钦纳的助手,并决心永远致力于心理学研究。
1913 年,在铁钦纳的指导下,他开始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他曾割断自己胳膊上的神经研究神经复原的问题。1914 年,他获得康奈尔大学哲学学博士学位。1919 年受聘于克拉克大学任实验心理学教授,1922 年转入哈佛大学任心理学实验室主任,从事感知觉研究。其中,对“月亮错觉”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月亮在天顶显得小,在地平线显得大,是由于眼睛上仰造成的。
波林在其早期著作《意识的物理维度》一书中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术语如感觉、意识和身心二元论等加以定义。他经过推理认为,对心理学来说,没有理由将身心加以分离。实际上,他抛弃了铁钦纳的二元论,而朝着一元论的方向发展,认为基本上只存在一种现实。
波林最著名的还是他撰写的心理学史方面的著作,其中《实验心理学史》初版于 1929 年。自 1953 年以来,它一直是美国大专院校心理学史的标准课本。至今仍有许多行家认为这是一本杰出持心理学史著作。该书的主题思想是将伟大的科学人物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阐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在美国心理学界,波林被赞誉为“心理学先生”。
主要著作:
实验心理学史:1929
实验心理学史中的感觉和知觉:1942
心理学:实用教科书:1948
历史、科学与心理学: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