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滥用权威

  要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应该能正确表达愿望并懂得说“不”,但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或服从你的决定却是滥用权威。这种暴君式行为倾向是恶意的吗?

  权威,总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与父母、老师、老板相联系,它在我们看来是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控制与主宰。

  权威一词,源于拉丁文auctoritas,本意是给予他人信任并允许其成为“auctor”,也就是他自己生命的主宰。“权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心理治疗师卡特琳娜·艾姆莱-佩里索尔(Catherine Aimelet-Périssol)指出。但是权威只有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给孩子设定一些限制,目的是帮助他塑造自我;而对孩子进行威胁甚至控制其一切行为举止,却会妨碍孩子成长。专制在最开始总表现为试图对另一方施加精神暴力:企图支配、牵制、强迫……35岁的戴薇经历的就是这些:“多年来,我的前夫一直把他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所谓的建议强加给我……他总是把自己的观点上升为普遍真理,让我服从。”

  阻止别人发展自己的观点,使其始终处于依赖地位,从而保持自己对他的权威——这与正确地发挥权威恰恰背道而驰。自我确认的目标是教给对方认可自己的方法,双方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并能允许对方超越我们。

  表达攻击性

  心理分析师斯特法妮·阿于索(Stéphanie Hahusseau)认为,滥用权威的倾向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经常受到攻击性和专制的对待,被迫接受一些价值判断,或遵守某种单一的行为模式,那么成年以后,他就会复制这种态度。”

  自我确认的一种方式

  “作为家长,我必须控制”,“老板是没有权利宽容脆弱的”……专制的人总有理由。这些说法实际上都是他们从生活中得出的错误看法,却被奉为圭臬。一个人在生活中越是脆弱、苦恼,就越会在这样的“规律”中挖掘使自己得到认可和定位的说辞。

  进攻是最好的自卫

  “我们的部门经理外号‘狮(师)长’。他永远是咆哮着进办公室!”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编辑的Marie说:“结果呢,大家私底下都讨厌他,只是没人敢说。可他竟然觉得大家都尊重他!”“滥用权威表达的,是当人们感到自己的身份受威胁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卡特琳娜说:“有些人选择逃避,有些人选择攻击对手,原因都是害怕自己被抛弃,得不到承认或者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在这两种情况中,态度背后隐藏的都是虚弱的自我形象。攻击性似乎成为自我存在下去的唯一武器。

  “3次离婚和5个月的集体治疗,让我认识自己”

  Fred 49岁 商务经理

  “我的3次婚姻都很失败!最后一次离婚让我对自己终于产生了怀疑。我老婆走的那一天,给我留下最后一句话——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她说她离开我,是为了‘多少找回一些被你剥夺的尊严!’和前两任妻子一样,她对我很不满,因为我的脑子‘严谨刻板’,缺乏宽容。最近5个月,我一直在接受集体治疗。治疗中做的练习——特别是‘角色扮演’——让我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有了重新认识。我终于看清了自己。我就像我父亲在我这个年龄时一样:生硬,界限分明,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正是这些原因,迫使我16岁逃离家庭,寄宿学校,开始一个人生活。但那么做似乎并没有割断我和父亲形象的联系。我现在就是希望通过治疗师的帮助摆脱这种形象。”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尽管家庭中有个“领导者”有时感觉不错,但如果他对家人,比如妻子和孩子采取专制态度,那么他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要知道,对这样的人采取对立的态度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最好的情况是他去另找一个受害者,最糟的情况是关系破裂。但是对他无条件服从,后果也不会好。因此,周围人应该敢于对这样的人说“不”,拒绝随时满足他的要求,并以平静、坚定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主张。换句话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向这些“暴君”证明,即使不对他人采用进攻和粗暴的态度,也同样可以做到对自我的认同,并且立足社会。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 下决心改变

  为什么我们处于优势还要改变?首先,别人的逆来顺受不会永远不变。暴君的命运从来都不确定;其次,采取这样的态度结果会让人处境孤单。摆脱这种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和别人进行沟通。

  ■ 摆脱情绪的控制

  攻击性和暴躁是滥权主义的两大武器,也是情绪过于亢奋的表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抵消过于亢奋的情绪,避免通过攻击行为求得表达。

  ■ 回顾自己的历史

  把自己重新放到过去不受尊重的境况中,试着理解自己重复类似行为的原因。

  ■ 对自己宽容一些

  表达情绪可以让人了解童年时的创伤并加以修补。目的是更加公正地对待自己,理解自己,并这样对待他人。

  ■ 重新学习沟通

  用富有建设性的评论代替武断的批评,有助于学习尊重别人。避免说“你不行”这样的话;不如这样说“我觉得你这样做行不通……”,在对话中提及自己更能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

  《七个心理寓言》

  当我们以爱的名义彼此强加意志,当我们自觉地按照别人的意志去行动时,我们就迷失了自己。要自我实现,成为自己,就要厘清我们自己和父母、权威的意愿。这些心理学小品文将有助于你看清楚你自己,看清楚你的关系。

  作者:武志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年4月
  定价:21.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