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等待并耐心忍受,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一般情况下,人类从3岁起就应具备耐心了。
心理医生格扎维埃·庞莫罗(Xavier Pommereau)指出,习惯以应激状态生活的人,在婴儿时期没有学到如何面对母亲不在身边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母亲认为不应该让孩子等待自己,她们对孩子的需求事事都提前安排好了。
以过分应激状态生活的人,在无意识中还停留在婴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阶段,他们像婴儿那样认为自己的想法具有魔力,眼睛一睁一闭之间,可以随意使人和物出现或者消失。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识到外部世界不是自我,也不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但是他们却没有真正实现这种从“娱乐律”到“现实律”的过渡。
格式塔疗法理论认为应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并加以保护,但在应激情结背后却是对情感的压抑。
巴黎格式塔疗法学校校长贡扎格·马斯克里耶(Gonzague Masquelier)指出,对自身存在的苦恼,对衰老的恐惧,对父母或者对自身那种古老的愤怒,都会表现为对周围人群的粗暴对待。
得到想要的,并且要立即得到,这种心态还反映出一种控制欲的冲动,一种对事物、时间和环境等加以支配的需要。这种获取权威的方式,常常可以掩饰内心深处对自身认识的不足。
行为医学认为,极度缺乏耐心可能来源于严重的烦躁。比如患有社交恐惧综合征的人就不能忍受等待,因为他们害怕引起别人关注。
容易冲动的人也有临界点,一旦失去耐心,这些人就会表现出暴力倾向。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造成的,但童年遭遇家庭破裂、没有安全感以及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往往是决定性的。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能忍受等待的人越来越多。
精神科医师让·高特罗(Jean Cottraux)认为,我们甚至生活在冲动文化中。手持遥控器长大的一代,不懂得在愿望产生和愿望得到满足之间存在着时间差距。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我不能忍受等待,特别是在上网的时候!”
见证
■ “我的座右铭是:必须马上得到想要的一切!”
Lousy 28岁,行政助理
“我最讨厌别人让我等。从我还是小女孩时起,我就是只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马上得到。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只要饿了,我就要马上吃东西,什么时间我可不在乎。如果看上一条裙子,我就必须马上买,晚一天我都会失去兴趣。我的座右铭是:必须马上得到想要的一切!感情方面也是这样,我很容易冲动。如果有个男人让我有感觉,而他却迟迟没有反应,我就会主动出击。如果恰巧我们都有感觉,但随后的发展和我想象的不同,我也会很快感到失望......后果就是,我的感情生活总像在漩涡里转,别人也说我朝三暮四。”
■ “我最后发现了冥想的乐趣。”
Jack 37岁,销售总监
“上大学的时候,我选修过很多门课程,但一门也没有读完。然后在很长时间里,我的工作也是不断变化。我脑子里总有无数的计划,但让我苦恼的是我总没有耐心将它们付诸实现。一旦计划进展不够顺利,我就要换工作了。我觉得自己总是处在压力中。我因此接受了行为疗法的治疗。我从中学习了怎样让等待为我所用,而不是逃避等待,我还学习了在采取行动前在内心里跟自己做一个约定......这样我开始摆脱此时此刻的约束,懂得体会紧张情绪的出现,体会它在自己内心的演化。在我临近40岁的时候,我发现了冥想的乐趣。”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为了能够和过于缺乏耐心的人共处,推荐使用 “热墙”交际技巧。首先,自己的姿态要坚定,就是说不能在对方的癫狂状态前退步,不要让自己被对方掀起的惊涛骇浪吞没,即使是对方要求也不要改变计划。
其次,要表现出包容的态度。如果你对对方采取教训的态度,并对他那些计划不感兴趣,他就会认为你对他已经没有好感,并且要离开你了。
最后一点,真的不要让这些人等待,因为在应激状态中生活的人会把别人的缺少热情当成断交行为。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倾听自我 摆脱过分没有耐心的一个途径是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我心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身体是不是很紧张,甚至在出汗?由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处在忧伤、恼怒、压抑的情绪中,是不是出现了攻击性的情绪等,这比一味退却要好很多。
尝试反向发展 可以尝试向自己的自发状态的反方向发展。多观察,多思考,多发展长期的关系,不要急于行动。焦虑突然产生时,学习通过各种放松方法做到“发作前的控制”。
用时间来吸收营养 缺乏耐心的人不懂得用时间去“消化”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就像永远吃不饱饭的人一样,他们不知道可以利用时间的相对性从事更加有意义的活动。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体味刚刚发生的事情给自己“提供了什么营养”。如果急着去干别的事,我们就什么也吸收不了。